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陕西十大最美村官”杜海军的几招妙棋
2013-07-12 10:53:00

   

  图为杜海军(右)在蔬菜大棚内和村民一起查看辣椒生长情况。

  6月25日,在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五里镇兴市村大棚蔬菜基地,十几个群众正在建大棚。其中,一个身材健壮、敦实可爱、满身大汗的年轻小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了解,他就是该村的大学生村官、党支部书记杜海军,最近刚刚入选“陕西十大最美村官”。

  “我们村已有100多座蔬菜大棚,计划再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新品种,让大棚蔬菜真正成为帮助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见到我们,杜海军擦把汗,讲述了他投身农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官生涯。

  深入农户,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2008年8月,年仅24岁、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的杜海军,被选聘为宜君县五里镇兴市村书记助理,并担任五里镇团委委员。到任后,他从了解村情入手,深入到农户家中,了解群众的生产、收入、生活等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兴市村2009年—2011年发展规划》,提出分片发展的思路:水源充足的川地重点发展蔬菜种植,条件不好的山地重点发展核桃等干果和经济林。规划经村两委会讨论通过后开始全面实施。目前,全村的各项工作正在按照规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形成了以大棚蔬菜为主,玉米、獭兔养殖、干杂果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发展信心十足。“人家大学生就是不一样,文化层次高,思路清晰,带领我们发展致富没问题!”村民贾来拴高兴地说。

  强化班子,提升全村凝聚力

  2010年4月,杜海军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成为铜川市首位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官。

  “有好规划,没有好班子,要实现群众的致富梦,只能是一句空话。”走上新岗位的他,从强化培训、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入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先后组织两委班子成员赴泾阳、白水、杨凌等地参观学习,完善村支部和党员“双承诺”、党员设岗定责、《村委会议事规则》等各项制度,并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新政策、新理论,丰富了村里党员干部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提高了凝聚力。2010年,在“7.23”特大暴雨中,他召集村“两委”迅速成立了抗洪抢险小组,共救助村民115户、440口人,其中重灾户35户,在关键时刻发挥了班子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受到群众一致好评。该村在2010年荣获全省“升级晋档、科学发展”进步奖,2011年获得市、县“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一类村党组织,杜海军个人也先后获得省级“大学生村官创业明星”、全市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官”、全市抗洪抢险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创新产业,村民人均增收4155元

  兴市村有7个村民小组,265户906口人,长期以来,农民收入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要想让群众富起来,必须在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空间上下功夫”,杜海军根据兴市村地处川道、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与班子成员商讨的基础上,决定引导群众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尽管他深入农户家中再三动员,但起初群众根本不接受,几乎没人响应。没办法,他只得自己贷款3万元,与人合作建了两个大棚,当年收益就达2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群众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第二年全村新建蔬菜大棚就达70多座。为了将分散的农户凝聚到一块,他还策划注册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协会,并协同协会会长多次到宜君、黄陵等各大超市联系销售渠道,同超市签订了供销合同。为了扩大产业规模,在省扶贫办的支持下,今年为村里争取到40座日光温室大棚、15座拱棚,目前这些项目正在有序实施中。同时,他又通过上网查询、提供信息,帮助张华战等3户饲养獭兔3000余只,去年这3个养殖户户均收入超过万元。另外,他还发动群众,在荒山荒坡栽植核桃500余亩,不远的将来,干杂果将成为村民增收的新亮点。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布局,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4523元增加到2012年8678元。兴市村在他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由当初的后进村已经迈入全县富裕村的行列。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胡风强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