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干部促农村发展
2012年8月,因在校期间表现突出和公务员成绩优异,胡永臻被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录用为选调生,分配至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洼垤乡它吉克村工作,挂职村党总支常务书记。就这样,胡永臻开始了为村民服务的挂职路。
在洼垤乡,地处偏远,村民不懂汉语,语言沟通不通、自然条件恶劣、远离城区,很多人在这里挂职都撑不下去,但是胡永臻没有因此畏惧退缩。在下乡的时间,他常深入农家和田间地头,与群众交心谈心,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村情民意,带着群众干,真心实意想为也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2012年,胡永臻积极沟通乡党委领导,走村访户调研村土地和种植情况,组织动员村干部实地考察,大力推动核桃种植工作。据统计,因为前期的宣传工作全面到位,目前全村已种植核桃3814亩,达到了人均3亩。同时,对于核桃要5年后才会产生效益的实际情况,以胡永臻为主的村干部,带领村民以每年25万公斤的收购任务来谋划、发展和壮大烤烟生产。这样做的成绩显著。2012年,该村下辖的14个村民小组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3555元,增737元,增长26.15%的目标。
借力网络汇四方关爱
当然,一个地区的发展,所需要的不仅是外力的助推,更需要内力的呼应。要着实改善村民和学生贫困和精神、物质贫乏的恶劣现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那么,用好网络是第一件事。胡永臻很清楚这一点。
对于熟悉网络的胡永臻来说,工作之余,通过网络,与全国其他省选调生一起构思、设计、代码编写,最终建成了全国性的首个“选调生网”。这是他借力网络的第一步。借助这个网站,现在,网站团队有效地做好了“展选调生风采,树选调生形象,激活选调生队伍”的工作。至今,网站已达累计访问100余万次。
真正发挥网站聚集作用的第二步,来自于上网“爆”出下村走访时拍到的图片。据称,在下村走访过程中,胡永臻了解到它吉克村里文体场所缺乏,村民娱乐活动少,村民们在农闲之余赌博、喝酒现象严重;一些家庭因孩子上学造成返贫、因病致贫现象严重;甚至它吉克小学连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为了建一个篮球场和小学图书室,胡永臻借来了照相机,把看到的一切拍成一张张震撼人心的照片,写成宣传材料,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大量发帖。
在一个个周末的多方奔跑后,胡永臻带着它吉克村的心愿四处探访,受到了广大企业、单位、爱心团体的积极响应,很短时间就筹集到了10余万元的善款和物资,并在洼垤乡中心小学建立固定图书室,其它校点建立5个流动读书点,实现洼垤乡所有小学图书室全覆盖。此外公益活动的开展也为洼垤小学、它吉克小学360名学生每人做了一套校服和帮助35名贫困学生一对一长期资助(其中高中生每人每年2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000元,小学生每人每年600元)。包括在它吉克村建设水泥篮球场一块。
6月20日,所有的这些捐赠活动在它吉克村小学启动。胡永臻带领村干部,邀请金碧坊社区论坛、云南网、云南信息报、春城晚报、都市时报的记者、编辑到它吉克进行公益宣传报道,并为它吉克捐赠图书室一个及对15名品学兼优的同学进行奖励。
“村官+网络”打造农村发展新模式
其实,类似胡永臻这样的挂职学生或者干部,在将自身所学带下农村,发展农村的过程中,一种“村官+网络”的发展模式也正在他们所挂职的贫困地区悄然兴起。
这种模式以挂职干部为核心,带动的是网络的积极回应。通过发挥网络的扩大效应和眼球效应,将农村发展中触动人心的图片、文字、视频公布网络,再随着网络的互动回馈,反过来再带动农村更快发展。
就联合金碧坊社区送书下乡的活动来看,胡永臻以及其所带领的团体已经是这么一个团体,他们在用网络的方式改变自身和周围。这种方式简单有效,并且能够迅速积聚力量,最终,可用最少的力气完成最多的事情。而以网络来汇聚爱心、撬动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在成为引领云南贫困地区脱贫的手段之一。
在其中,胡永臻不是第一个,但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贫困地区的发展,在这种“村官+网络”的模式下,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