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新疆哈巴河县:村官“阿飞”的远程情
2013-07-31 16:09:00

  在带领群众学“远程”上,他没少下功夫;在带领群众用“远程”上,他没少受委屈。从一名大学生“村官”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领头雁”,他努力了6年,也摸索了6年。他就是苏玉飞,乡亲们都亲切的叫他“阿飞”。

  2007年,苏玉飞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了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乡农科村,刚迈出大学校门的他,显得是那样的青涩稚嫩,从书本学到的知识将如何应用到农村实际生活中,这对于他来说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提起他与远程教育结下的不解之缘,还要从那次播放电教片说起。那天,苏玉飞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设备为村民播放种植类的电教片,但是片子播放的还不到一半时,自己请来的“观众”已经走的所剩无几。之前苏玉飞也接触过远程教育,在他的印象中只不过就是放放片子。正当他摸不着头脑时,村里有一位老人对他说到:“小伙子,我们这里是从来都没有种植过棉花的”。后来,再到“远程教育学习日”,就很少有村民“买账”了。苏玉飞望着空荡荡的村办公室,心里面有说不出来的滋味。

  想象和现实的最大差别就是在现实中才会知道真正要做的是什么。苏玉飞意识到提高村民的学习兴趣才是他要攻克的第一个难题,于是他想到向有经验的操作员和村主任“取经”,在顺利得到“前辈们”传授的经验后,苏玉飞这才豁然开朗。在接下来的那段日子里,他每天白天进村入户调研,主动找到村民了解本村的农业生产情况;晚上加班学习操作远程教育设备,熟悉教学资源的下载、存储和播放。时间一天天过去,苏玉飞跟村民们的关系拉近了许多,他的操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此后的苏玉飞更加注重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优势。为了能让村民们买到“放心种”,他在远程教育网上寻求种子的“真伪辨别”技巧,供群众参考;为了能让村民外出务工的有技术,他主动担起了就业指导培训工作;为了能让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他及时为村民刻录特色蔬菜种植技术,并提供相关技术跟踪服务。“一份耕耘终有一份收获”,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群众的“参学率”慢慢的提高了,也给站点增添了不少“人气”。

  带领群众致富是苏玉飞坚定不移的信念。他通过远程教育网络了解到内地很多地方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力输出致富的信息,从中搜集了大量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增收的报道、经验做法以及视频资料,把当前收入与通过土地流转解放劳动力务工再创收作比较,他跟村民们细细的算了一笔账,最后这个提议在“村民大会”上全票通过。2010年苏玉飞所在的农科村将3500亩膜下滴灌耕地进行对外竞价承包,最后以每亩420元成交,仅此一项就使全村人均收入达3000余元。土地承包后村民可外出或就地转移务工,他们有的进矿山企业、宾馆、餐厅等地方打工,每月收入在1500-3000元;有的还选择了自主创业,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村里也经常会遇到些邻里纠纷、婆媳不和等琐事。苏玉飞有了远程教育这个“百宝箱”,就能够轻松化解各类矛盾。每到农闲时节,他还带着村民一起学法律知识、学经营管理、学乡村文明,在乡亲们的眼中他不仅仅是一位远程教育操作员,更像一名乡村老师。“如果我是一只鸟,远程教育就是我的天空;如果我是一条鱼,远程教育就是我的海洋”,苏玉飞在博客中曾这样写道。

  2012年3月,苏玉飞在哈巴河县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萨尔布拉克乡农科村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了全县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一肩挑”的大学生村官。

  同年6月,他又以成绩优异成绩在公选中脱颖而出,被选拔为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乡党委委员。

来源:天山网   作者:罗春培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