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孝义市阳泉曲镇河北村,大学生村官又来到空巢老人李拉斯家。李拉斯今年84岁,子女外出打工常年不在身边。为了帮助其寻找精神上的“伴侣”,大学生村官贺正辉自掏腰包为老人购置了一台收音机。“一天32款节目,有戏曲,有音乐,有新闻,有故事,再也感觉不到那么寂寞了。”李拉斯说。
援助日记本记录“困难”
自6月2日“办实事、暖民心”爱心援助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孝义市大学生村官经常给空巢老人、孤儿、贫困户等弱势群体送米、面、油以及生活用品,还有村官们自己捐的衣服和钱。
“李万虎,男,今年28岁,2008年患脑溢血病导致现在半身不遂,家里花尽所有积蓄还欠了外债。他的母亲常年在跟前伺候,今年因劳累过度致腰间盘突出压迫腿部神经,家里困难。”
“田新义,孤儿,今年9周岁,是九年前父母在阳泉曲门洞内捡回去的,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是脑瘫,母亲就回四川老家了。孩子就由爷爷奶奶养活了。爷爷名叫田士茂,今年73岁,去年劈柴时不小心捅瞎一只眼,奶奶名叫李风叶,今年64岁,身体一直不好,患肺气肿,常年吃药,去年在太原做了一次手术,让本来就贫穷的家更雪上加霜。现在家里就是靠这个小孩的孤儿救济金维持。”
“刘海涛,女,70岁,有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在前几年因病去世,二儿子和三儿子因智力问题,至今未婚,且都没有经济收入来源,一家三口靠低保金维持生活。2013年,刘海涛达到村集体补助条件(老营坪村对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救济金),每月可领到100元的救济金。但这对于这个三口之家来说,仅仅可以勉强度日。”
在大学生村官的援助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下该村每户人员的年龄、住房、收入、医保等详细情况,同时记录了每户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村两委的意见建议。
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这是孝义市组织部在“六个一”活动中,通过“办实事出实绩、暖民心聚民力”活动提升大学生村干部服务群众能力的一个缩影。活动开展以来,孝义市阳泉曲镇紧扣“从细小处努力办实事、从细微处着眼暖民心”的工作思路,在活动中树立服务导向、突出服务内容、强化服务考评,把解决基层难题、维护群众利益置于首位,走访联系群众2459人次,作出政策解答、技术咨询178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件,帮助就业26人,落实帮扶资金3.5万元,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
“好事不求大,关键要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阳泉曲镇党委副书记雷曙光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谨记我们大学生村官作出的承诺,办更多的实事来温暖民心,深入民心,让村民将我们当成最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