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弱小“鸿雁”振翅扛起小村致富梦
2013-08-01 10:00:00

  早上六点,就着雁鸣声,张宏霞便起床了。简单梳洗后,她每天第一站要去的地方就是到非洲雁养殖基地转一圈,逐一观察各个大棚和房间的幼雁、成雁、母雁,“这样我通过看它们的粪便和吃食量就知道它们有没有出现问题,尤其对小雁苗必须格外用心。”接下来她和基地的员工讨论今天的工作安排,嘱咐第一大棚的员工该按新的饲料配比表喂食,第二大棚的员工及时清理粪便,第三大棚的员工今天装车屠宰……时间不知不觉就十点多了。

  第二站,她要到库房清点雁蛋,装箱发货。

  下午,张宏霞到养殖户家里看看他们的养殖情况,详细询问并仔细检查各个幼雁的生长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如果想真正走进群众中去,必须弯下腰用心感受他们的生活,真心为他们做点事。我每隔几天就会去田间地头或者农户家炕头上聊聊天,看看他们最近有什么困难。有些孤寡老人一看到我就拉着我的手说:我的孙女来了。”

  张宏霞告诉记者,连着五天他们共加工了30000多颗蛋红泥咸蛋,整个一天下来全身像散了架似的。村民老李心疼的说:“一大姑娘都变成泥人了。”对此,张宏霞淡淡地笑了笑:“虽然累但是打心眼里高兴,这些蛋承载着多少人的血汗啊。”

  张宏霞,女,出生于1987年9月,2008年12月入党,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本科,英语和土地资源管理双学位。在校期间担任校学生会秘书长、安全部部长、团支部书记等职务,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2011年10月份成为一名省选大学生村官,任职宣化县王家湾乡闫家村,次年一月高票当选为阎家村联合支部书记。任职期间个人被评为宣化县创先争优优秀大学生村官、优秀团干部,所任职的阎家村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

  

 

  检查生病的幼雁

  这是张宏霞人生的最初简历。

  今年25岁的张宏霞,聪慧伶俐、博学多才,怀着和许许多多80后青年一样的梦想和追求,本来可以凭着本科双学位和8级英语水平在大城市里尽享现代文明,干一番事业,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业,一头扎进了宣化县最偏远的山区和革命老区——王家湾乡,投身扶贫攻坚开发事业,扑下身子、甩开膀子一干就是两年半,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托起了山区群众的致富梦,使仅有50户人家的贫困山村——闫家村通了水、修了路、架了桥,办起了非洲雁养殖产业,为贫困群众开辟了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每当好心人劝她趁年轻调到城里的机关或好单位上班时,她总是说,“既然选择了村官,就必须在村官的岗位上有所作为,我不能为了自己的安逸生活丢下山区贫困群众不管!”

来源:燕赵都市网   作者:刘雅静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