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四川村官张冬梅:田野里追梦的金凤凰
2013-08-13 10:04:00

  一名稚嫩的大学生成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大学生“村官”,短短几年时间,张冬梅完成了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角色转换”。她充分掌握社情民意,带头发展优质莲藕、特色蔬菜产业,不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也见证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奋斗历程。

  “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踏踏实实干工作,造福一方!”7月22日上午,张冬梅和记者刚一见面,性情爽快的她就脱口而出,“我生长在这里,对家乡很有感情,为老百姓找出一条致富路是我的职责。”

  回乡任职村 村民担心“留不住”

  张冬梅出生于大竹县牌坊乡大全村,2007年毕业于四川理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几名大学生之一。

  2008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大竹县牌坊乡大全村大学生“村官”一职。一时间,张冬梅要回乡当村官的消息传遍了全村,当地村民虽然很是欢迎,但心里却仍有一丝隐忧,“农村就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来帮助发展,但千万不要来了就走了!”

  面对质疑,张冬梅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上任后,她用大量时间帮扶孤寡老人、贫困户,关心留守儿童,服务群众。一次,她来到位于大全村深山里的11组发现,整个组居然没有一个男性青壮年,全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原因还是村里没致富产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于是,她下定决心创业,为村里找出一条致富路,留住青壮年劳动力在家乡发展。

  初试身手 失败乃成功之母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不懂技术,二不了解市场的张冬梅靠着一股子倔强劲儿,拿出自己的1000元工资作为起步资金,找来亲戚家的1亩土地,试验种植有机番茄。但由于不懂种植技术,还没等到收获,番茄就死了一大片。

  初试身手虽然失败,但却“点醒”了张冬梅,“光自己埋头苦干肯定不行,要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找项目才行。”2010年初,经过数月的调查走访,张冬梅决定利用大全村的自然优势,发展优质莲藕种植。她先是参加了县上组织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学技术;随后通过农村信用社,成功申请3万元贷款;紧接着流转了大全村6组的10亩土地,建起了基地……这一次,她是摆好了架势要大干一场。2010年底,莲藕市场价格飙升,张冬梅不仅还清了贷款,还赚了1万多元。

  虽然赚了钱,但她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村民们对这条路子并不认可,不愿意跟着干。万般无奈之下,张冬梅又一次转变思路,“一个人搞,大家不信任我,那我就多找几个大学生一起做,只要干出了‘名堂’,不愁他们不信任我。”

  抱团创业 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2011年,张冬梅联系上了莲印、黄家、竹北、庙坝等乡镇的4名村官,说明意图,大家一拍即合,抱团参与大全村的莲藕种植项目。

  在张冬梅的牵头下,大全村莲藕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远销成都、重庆、达州等地。质疑声消失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跟着这几个大学生村官一起干,渐渐地周边180多户村民加入了莲藕种植产业。

  但“摊子”越大,风险也越大。2011年,由于市场不景气,大全村的莲藕出现了严重滞销现象。正当张冬梅一筹莫展时,乡党委、政府即时帮助联系市场,莲藕最终全部售出,张冬梅及村民们顺利渡过了难关。

  吃一堑,长一智。张冬梅在总结教训后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的机制。2012年,她和4名村官一起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建立起“园区+大学生村官+农户”的管理模式,同时开展农超、农校对接,搞起了订单农业,彻底解决了技术和销售问题。

  同年,张冬梅的“大学生创业园”还先后帮助60多名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教育厅、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授予“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

  如今,大全村优质莲藕种植面积超过200亩,优质大棚蔬菜达100亩,实现年总产值270万元以上,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也从2008年的4000元增加到2012年的7500元。  

来源:四川文明网   作者:王晓林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