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清晨,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陈集镇绿之韵葡萄园,项目推广员、大学生村官刘水正带着村民采摘葡萄。据她介绍,现在葡萄园一期280亩葡萄正值采摘旺季,亩产1000多公斤,按照每公斤12元市场行情计算,每亩葡萄产值达1.2万元。这样的数字,让刘水兴奋不已。
在宿城区,像刘水这样乐当小村官的大学生有153名,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青春和智慧大写“农文章”。“区里把大学生村官当成后备干部来培养、当成优秀人才来使用、当成自家孩子来对待,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幸福街道矿山社区大学生村官、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智强说。
健全保障体系小村官扎根大农村
优秀学子缘何选择宿城?
良好的成长环境,浓厚的干事氛围,成为宿城区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一大法宝。针对新任大学生村官容易出现的思想根基铸得不牢、心理调节水土不服、农村工作本领恐慌等问题,宿城区坚持关爱不溺爱、养苗不拔苗、放手不放纵,打出一套“关爱组合拳”,让新任大学生村官能够快速融入基层、融入群众。
工作上有人带。该区明确15个乡镇、街道168名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为大学生村官帮带联系人,手把手指导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推荐综合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13名大学生村官担任市区两级“两代表一委员”;组织118名大学生村官到城建、信访、民政等岗位上进行锻炼,提升大学生村官工作本领。
学习上有人引。区委坚持把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累计举办大学生村官培训班15期1830人次。开通大学生村官成长“微论坛”,为大学生村官交流思想、碰撞观点搭建平台。
生活上有人帮。乡镇领导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妥善为大学生村官安排食宿,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定期举办联谊会、“鹊桥会”等活动,帮助未婚大学生村官牵线搭桥,解决后顾之忧。
激活干事热情小村官发挥大作用
在宿城区委书记李健看来,不断完善的大学生村官激励保障体系,不能代替大学生村官经风雨、长见识、增本领,而是要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成长与成才环境,让立志到农村干一番事业的大学生村官少些顾虑,多些干劲。
“组织上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工作环境,如果我们再干不好,就愧对组织、愧对群众信任了。”双庄镇大学生村官张磊磊在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经过几番市场考察论证,张磊磊牵头创办了宿迁市西楚林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58户群众养起黑猪、肉羊,种植无公害蔬菜,年可实现产值130万元,解决村里22名留守妇女就业问题,人均月工资1800元。
宿城区积极回应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情,把创业富民作为大学生村官工作重点,通过发放引导资金、举办创业沙龙等形式,破解大学生村官创业难题,鼓励大学生村官踊跃投身创业富民大潮。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发放大学生村官创业引导资金119万元,组织创业培训、创业沙龙等活动8次。全区9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参与创业,共创办46个经济实体或合作组织,吸纳1800多人就业,带动400多人创业,帮助136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小村官,激活了全民创业的一池春水。
创新管育模式小村官个个有舞台
90%的大学生村官参与创业,剩下10%干什么?宿城区创新培育模式,引导大学生村官成立了以创业发展、文化建设、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大联盟”,探索建立“ECS模块”管理模式,实行自由组合,自愿加盟,让全区大学生村官人人有舞台、个个有平台。埠子镇大学生村官史民对此深有感触。
史民创办的星光麦田传媒演艺公司,拥有专职演员28人,形成的演出曲目11个,已先后面向不同群体开展慰问演出12场次,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让3000余人次的群众在娱乐中受到教育,欢乐中得到启迪传播。
“三大联盟”成立以来,宿城区大学生村官成立文化演艺传媒公司、电影放映队、政策宣讲团等组织12个;自发建立爱心基金会、心理咨询室等志愿服务组织近10个,组织开展慰问活动近30场次,捐赠各类爱心物品近6万元,开设爱心周末课堂近百场次,惠及留守儿童3400余人次。
为让大学生村官干得好、流得动,搭建更为广泛的成长平台,宿城区将考核优秀人选纳入全区年轻干部培养库重点培养,并采取竞争性选拔方式择优选拔到区乡后备干部岗位。目前,全区已有11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或区直部门领导班子,20人担任村居“两委”正职,24人考入区直事业单位或录用为公务员,14人进入金融、保险等国有企业,实现了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