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下去之后,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解读民意,用服务赢得民心。做到村情民意‘一口清’,百姓诉求有回应。”8月6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上,市委党校副教授吴洁面对该市182名新聘大学生村官语重心长地说,群众观是我们开展基层工作的“方向盘”和“总开关”,只有带着对群众的敬畏之心、服务之情开启村官的旅程,才能让青春亮起来,让人生亮起来。
眼下,安徽2200余名新聘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正在全省16个市陆续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群众观成为今年新聘村官上岗“第一课”。省委组织部农组处处长朱春旭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村官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群众观的思想根基,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发展的责任担在肩上,在躬身学民、创业富民、服务惠民、关爱亲民中体现自身价值,铸就青春辉煌。
安徽省委组织部要求,各市要结合群众观教育精心安排培训内容,既要突出群众观的理论学习,也要学习群众工作的方法。同时,创新培训形式,紧扣年轻人特点,贴近村官实际,收到入脑入耳入心的效果,真正使心灵上受到震撼,精神上得到升华。
遵循这样的理念,安徽省16个市纷纷将课堂搬到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沈浩精神诞生地——小岗村。在小岗村,一批又一批学员通过观看电影《第一书记》、聆听沈浩事迹报告、参观沈浩事迹陈列馆,追寻沈浩的足迹,感悟沈浩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合肥市大学生村官苏波说,沈浩精神是安徽本土的宝贵财富,是践行群众观的生动诠释。他生前视事业如生命,把岗位当责任,待百姓如亲人,用生命演绎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用行动树立了一位基层干部的时代丰碑。“我感触最深的是小岗村民为挽留沈浩而摁下的红手印,对于我们新村官来说是一次精神洗礼。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将群众顶在头上,群众就会把我们记在心上。”
为了把服务群众的意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本领,使群众观教育取得实效,安徽省要求各地打破传统的培训模式,尤其要组织在岗优秀大学生村官和优秀村干部现身说法,通过互动交流、典型引路,激励新任村官自觉践行群众观。
合肥、铜陵、淮南、马鞍山等地采取现场观摩、案例教学、专题辅导、观看电教片、交流经验体会等方式,传授群众工作的技巧,帮助村官尽快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安庆市在每次授课结束后,均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自由提问,变单项灌输为双向交流。阜阳市专门安排半天时间设置“村里难事我来办情景模拟”,以增强村官解难事的能力,使新村官学得深,记得牢;蚌埠市结合优秀大学生村官标兵表彰活动,邀请有经验的镇村老书记以及优秀大学生村官标兵谈体会,释疑解惑;淮北市组织新聘村官赴该市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榴园村现场观摩,感悟名村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六安市邀请检察院专家做了一场“预防涉农领域职务犯罪”案例教学,帮助新聘村官绷紧“廉政弦”;滁州市在市里统一培训5天的基础上,各县(市、区)还进行为期1天的本土化培训。
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让新村官们普遍认识到农村工作“不简单”。岳西县菖蒲镇大学生村官徐文凯对新村官说,有一次他为村民办理新农保,书记让他填写2000份材料,他问书记为什么不让农民自己填?书记告诉他,村里留守的只有老人、妇女和孩子,80%都是文盲。“农村的实际情况与我们的想像有不小差距,甚至完全是两码事。通过互动交流,为我们提前打了‘预防针’,有助于尽快适应工作。”
宿松县平岗村第一书记齐骏给学弟学妹们讲了一个他所了解的故事。一位新村官到村后,急切想去跟老百姓打交道,自己掏钱买了一些慰问品到个别老党员家进行慰问,虽然这是好事,可事后其他党员知道了,都颇有微词,还闹到了村里。齐骏就此建议,到村工作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要通过真情、真才、真干赢得群众的信任。面对新农合、新农保这些向群众收费的工作,不能一到群众家里就开门见山催款收钱,这样会让老百姓反感。“不妨先从情感沟通着手,有孩子的家庭多去跑跑,给孩子辅导功课。有老人的家庭多去看看,拉拉家常。感情建立了,工作起来就很方便。”
通过培训,许多新聘大学生村官获益匪浅。桐城市村官郑鹏的体会是,要当一位让群众满意的村官,必须做到三点——自身定位是群众,好事实事为群众,产业发展富群众。濉溪县村官徐平,琢磨着如何走好到村“第一步”,他打算多和村民聊聊,了解他们最迫切的需求,并尽力解决。淮北市村官陈文培对如何帮助老百姓致富则有了独立思考:“不是我们每个人都适合单独创业,可以和已经有创业基础的村民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