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资为张湾村民修建的排水渠
何涛和村民们在一起
2008年,风华正茂的何涛,放弃了安定的工作,毅然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在担任郑州市中牟县大孟镇茶庵村党支部副书记的4年半时间里,他带领群众改变传统观念,发展特色农业,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为了方便村民卖蔬菜,他帮忙建了菜市场;走上新岗位,他又不分节假日走访群众,让棘手的移民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基层工作的5年,让何涛觉得很充实,他说,“农民是一本书,只有静下心去认真研读,才能真正的接通地气,我希望也愿意留在一线继续工作,为群众多办事。”
建大棚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2008年,30岁的何涛放弃了原有的安定工作,决定报名大学生村干部,当年7月份,被分到大孟镇茶庵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刚入村时,何涛也迷茫过,动摇过。但后来经过深入了解,他发现茶庵村一直种植蔬菜,耕作模式落后,村民都清楚该如何去做,但却没人愿意“领头”。村民的不信任,让何涛的工作遇到了难题。
后来,何涛决定以自身来带动村民,他发动茶庵7组村民郭国仓修建钢结构大棚,以实际效益来促进更多的人转变观念。
“当时我心里也没底,加上资金不够,也没啥技术。何涛知道后,就帮我投资3万,又请农业局的专家来帮忙,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盖了3座大棚。”郭国仓说。
当问起他效益的时候,郭国仓笑得合不拢嘴,说:“加上何涛的3万,这3个大棚一共投资了9万多,一年就收回来成本了。我这大棚能比一般的大棚提前15到20天,也不愁销路,一季就能比别人多收入4、5千。今年一棚番茄,就纯收入2万2,现在挣钱了,彻底放心了。加上日光温,我4个棚一年就能挣10万,比以前强太多了。”
郭国仓挣钱了,大家的积极性都起来了。“目前,全村的日光温室建设由最初的2座发展到了2012年底的25座,普通塑料大棚由原先的17座发展到了103座。”何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