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江苏景德镇大学生村官甘云云:逐梦田野
2013-09-09 09:39:00

  \   
甘云云挨家挨户上门进行走访

  景德镇在线讯:他是一位朴实的贵溪小伙子,离开家乡,惜别亲人,扎根在瓷都乡野的热土上挥洒青春,勾画梦想;他是昌江区出了名的“新农村建设大忙人”,乡亲们的“贴心人”;他是全省首批大学生村官,瓷都首位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官。

  他,就是昌江区新枫街道园林村党支部书记、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官甘云云。

  走家串户知民情

  初见甘云云,他正在村民家里开展精神文明宣传工作。对新枫街道园林村的乡亲们来说,甘云云挨家挨户上门进行走访,已经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小甘”。  2008年9月,甘云云离开学校,告别家乡,来到我市新枫街道旸府滩村工作。初来乍到,甘云云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对于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外乡的小伙子”,很多村民觉得他大概只是来这里镀层金,打一站就走。村民们的态度让甘云云意识到,要想顺利开展工作,必须用最短的时间“走进村民心里去”。

  为了尽快和村民们打成一片,甘云云吃住在村,不分节假日走家串户,与党员谈心,与村民拉家常,接触村民,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他和300多位党员、群众进行了沟通交流,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村里的情况和风土人情也有了全面的了解。由于是“外乡人”,甘云云虽然听得懂本地方言,但却不会说。为了更好地拉近和群众的距离,他特意花了一番功夫,学习当地方言,在和村民们沟通的时候,坚持用当地方言进行交谈。经过他的努力,村民们对他的态度逐渐改变,对他的称呼也从“甘书记”转变成了“小甘”,这个谦逊热情的小伙儿逐渐走进了村民们的心里。

  踏实苦干取民信

  由于突出的工作表现,甘云云工作仅一年,就被提拔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2010年4月,被提拔到园林村任党支部书记。两年的基层工作让甘云云清楚地认识到,要获得群众的信任,仅仅和群众拉拉家常、串串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甘云云到园林村后,为了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走遍了该村下辖的6个自然村,认真了解和分析村情民意,大胆提出了“服务城市、发展园林”的发展思路,将一幅园林村的发展蓝图呈现在村民面前。朝着这个目标,2012年园林村完成财税253万元,集体收入45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3000元,远超全区平均水平。

  由于之前园林村集体经济拮据,水和路成为历史遗留的两大问题。村民们安装不起自来水,只能挖井取水,一半自然村没通水泥路,一直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黄泥巴路,让村民们出行苦不堪言。这两大问题也一直是园林村历届领导的“心病”。甘云云来到园林村后,下决心要解决这两大问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天天到区农工部、交通局、财政局领导办公室“泡蘑菇”、“套近乎”。就这样跑了半年多,终于感动了上级领导,下拨了50万元改造资金。如今的园林村,一条条整洁宽敞的水泥公路纵横交错,自来水流到了村民家里,也流入了村民们的心坎里。

  热忱服务暖民心

  甘云云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实干为民,更可贵的是他那一份热忱为民的情怀。在旸府滩任职时,甘云云受组织指派负责当地便民服务代办点的运作。按领导交代,凡是村里人办低保、大病救助、领取残疾证和救助款等事项,都由代办点与有关方面联系,代办点之上都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甘云云只要搞好代办点的管理,使其正常运作就行。尽管他只负责一个“中间环节”,可他却事事过问,一“包”到底。

  旸府滩村低保户张木生、曹四妹夫妻和小孩都是残疾人,村里很早就替他们办理了农村低保。由于身体原因他们一直在家,未办理残疾证,很多方面的救助资金也得不到。甘云云知道后就替他们跑医院、联系残联、咨询民政局,之间来回十多次后终于帮他们办理了残疾证,为这个困难的家庭每年多争取政府关爱资金5000多元。据粗略统计,到村便民服务点仅3个月,他就送残疾证上门达8人次,送扶贫物资上门达28人次。

  至今,在旸府滩村,一说起甘云云这位“外来小伙儿”,当地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小伙子真不错!” 

  今年已是甘云云“村官生涯”的第5个年头,在这5年的时间里,他已由一个青涩的大学生蜕变为一个成熟的基层干部。甘云云说,在今后的岁月里,他将继续以他满腔的热情,带领他热爱的乡亲父老,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迈开逐梦的脚步。

/> /> />
来源:景德镇在线   作者:王倩 喻帆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