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开始,中组部等部门计划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如今,五年过去了,这些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现在的状态怎么样,这些大学生村官何去何从……
“趁我还年轻,我要回到乡下”
来自山东沂蒙老区临沂的时萌显然还是个新人,作为2012年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她这一年可没少“折腾”。
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长大的时萌,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她印象中的农村是碧水蓝天、麦田绿地,还有朴实的乡亲。可是一直希望女儿当老师的妈妈,在时萌决定上任之时“恶狠狠”地告诉她说:“你以后可千万不要后悔”。时萌搂着妈妈的脖子,对妈妈说“妈妈,我从小吃百家饭长大,趁我还年轻,我要回到乡下,再去看看我的乡亲们啊。”
虽然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是乍看到村里破旧的样子,时萌还是很吃惊。基层工作琐碎繁杂,无论是党员教育还是农家书屋,哪里有工作就往哪里去。乡镇居住环境不好,蚊子虫子成了陪伴她的小伙伴。
上任伊始,村支书、两委干部都把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当小孩、外人,觉得就是一个“镀金”的花瓶。可随着工作的展开,年轻的时萌越来越像个村里人,像个基层干部。乡亲们都开玩笑地说:“以前,小时往那一站,就知道不是咱村的人。现在,就是咱石沟的人”。
记者问时萌:“想过未来吗?”时萌说:“我家里人还是想让我考公务员,可是我想留在这,这一年的见闻让我觉着我应该留下来帮助他们。”
“一年很短,未来很长。一年里更多的时间是在看,在摸索,在思考。”时萌说,她和村民们有了深厚的感情,更积攒了很多关于农村的看法、意见,她希望在以后的时间慢慢把想法变为现实,变为能帮助村民致富的点子。
“其实现在我家人看到我对农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也不像以前那么反对我了,甚至开始给我提建议,帮我想办法。”时萌显得很开心。
干出个样来,向全村人证明自己
“来到村里已经一个多星期了,和村民聊天搭不上话,他们一直对我怀有质疑,都认为我来村里就是镀金的……我真的感到了迷茫,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去做,工作该怎样开展?大学生村官这条路该怎样走下去?……”这是大学生村官王炜刚到徐烧纸庄村时写的一段工作日志。
2007年7月,刚从上海同济大学设计专业毕业的王炜回到老家唐山乐亭县,时值市委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一心想回家工作的王炜便报名并顺利通过了考试。“在城市呆了几年,其实是真的很想回家。”这是王炜内心的想法。8月,24岁的他舍去了大都市的繁华,带着刚走出校门的稚嫩和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一份美好憧憬,来到大相各庄乡徐烧纸庄村——乐亭县西部一个偏远的革命老区村任职。
这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老区村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党支部,如今却村址狭小,简陋不堪,村民吃不上自来水,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街道都没有,原来这里是全乡出了名的后进村。而王炜的到来,也引来了村民们的纷纷议论:“一个刚出校门的孩子,不了解村里的情况,又没权没势的,会干啥?能干啥?又能解决啥?……”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王炜感到失望和迷茫。当记者问他:“从城市到农村,这是一条缓慢而艰难的转变之路,你有想过放弃吗?”王炜说:“落差肯定有,但在城市呆了几年,最后感觉还是深爱自己的家乡。”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显露出一颗倔强而又火热的心。
王炜在日记中写道:“难道就此戛然而止?当然不!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要怕风雨兼程……”面对村民们的不理解、不信任,倔强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向全村人证明自己,也向自己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