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北京海淀区苏家坨镇村官自行车上撑起创业梦
2013-11-07 10:29:00

  七月流火,命运的大手一巴掌把我从燕园拨到西山脚下的小镇苏家坨,做起了村官。报道那天,我在古旧的330路上晃荡了将近一个钟头,猛听得售票员慵懒的报站声:“西小营儿到了,西小营儿的,有没有下?”我赶紧清点行囊,拎上大小包裹,起身下车。330路拖着老爷车般的身段扬“尘”而去。我定了定神,四下一望,在左前方十点钟方向八个红色的大字格外醒目:苏家坨镇人民政府。是了,这里就是我即将奉献青春和智慧的地方,无论如何,要对得起光阴。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每个人挑一辆,以后你们就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了……”车摊前面,一个农民摸样的干部大哥一声骄喝打断了我被骄阳烤焦的思绪。我随手推起身边的一辆粉红色的永久牌自行车,使劲拍了拍车座,心里暗自叹道:“哥们儿,打今儿起,你被征用为我麾下坐骑,随我征战南北,建功立业。”

  自此,草帽T恤牛仔裤,短打扮,轻辎重,脚踏车踏着日出和日落的节奏,和着风吹树叶沙沙作响的旋律,我和我的“永久牌”共谱村官协奏曲。滚滚的车轮丈量着京密引水渠的长度,铺天盖地的二月兰为滴滴汗水赋予了淡雅的芬芳。驻足柳荫下,我仔细地端详着苏家坨:以绵延起伏的大西山山脊为轮廓,郁郁葱葱千亩杨树林为底色,悠悠林间芳草地为点缀,盛装列队的桃花阵为神韵,远离了都市喧嚣的苏家坨宁静而美丽。不经意间,爱意悄然生长,苏家坨走进了我的心里。

  重阳登高望远 萌生创业想法

  既是背靠大西山,爬山便成为我们锻炼体魄、砥砺心志的最好方式。恰逢重阳,我们一行七人相约同登鹫峰。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我们拾级而上。谈论时事、畅谈理想,留下一路欢声笑语,青春的朝气感染着路边的松柏,林间的鸟儿叫的更欢了。及至登顶,眼前一片开阔。极目所致,成排的民居瓦房院落和成片的果园密林相间成趣,没有摩天大厦车水马龙的喧闹,没有繁华商务区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急匆匆的脚步,村民们的生活祥和惬意。很难想象,这里离首都北京中轴线不过30公里,这里与近二十年来拉动中国科技经济迅猛增长的中国“硅谷”中关村同在海淀区。

  巨大的反差在我脑海中碰撞,我不禁自问:十年后的苏家坨将会是何摸样?我的青春将在哪里安放?

  面对这两个事关前途命运的问题,我积极地探寻着答案。宏观层面,靠投资和外贸拉动的中国经济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因世界经济的疲软和国内经济总量的扩大,经济增速放缓似乎已是共识。但增速放缓的经济依然在增长,那么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在广大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将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强大引擎。根据社科院调查显示,当前中国城镇化率约为51%,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全国各地拆迁腾退此起彼伏,一破一立之间凸显出重大发展机遇。

  中观层面,作为首都,北京理应成为全国城镇化建设的领头羊。作为北京市的科技高地之一,海淀区的城镇化建设工作理应率先垂范。当前的苏家坨镇正面临着这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处于拆迁腾退中期阶段的苏家坨镇无疑占据了得天独厚的政策高地和资源高地。随着“一镇一园”建设、大西山旅游业和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十年后的苏家坨必将呈现这样的景象:产业园区内企业生机勃发;浅山区民俗旅游村焕然一新,游客络绎不绝;生态果园有声有色,精品果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要实现这一切,需要苏家坨人民亲手创造。

  第一个问题的肯定答案激起了我的斗志,十年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仅仅是一个阶段,而对于个人而言却是奋斗拼搏、实现理想的关键时期。我很庆幸,我生于世纪之交的变革时代,长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中国。既然时代赋予了我们变革的血液,我们就要把握机遇,迎难而上。既然制造业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企业,移动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成就了一批七零后的创业梦,那么我想,我的机遇在农村。我同样庆幸,当我的同学都以谋求金融行业的高薪职位为目标时,我选择了扎根农村,用青春谱写农村中国梦。农村的发展更需要拓荒者,创造就业比谋求职位更需要勇气。面对苏家坨镇域内两万余亩果树,四百万公斤的水果年产量,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到底气十足。走环保生态果园的道路,创苏家坨镇自有品牌,引领咱坨里人创收更上新台阶就是我的创业梦。

  如果说重阳登高为创业梦理清了方向,那么接下来的五个月便是自行车上打天下的攻坚期。

来源:大学生村官之家   作者:海淀区苏家坨镇大学生村官 张华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