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大学生村官黄炊父亲讲述女儿患病经历
2013-11-12 09:28:00

  讲述:黄材运

  编者按:这是一位父亲与死神争夺女儿的故事,这是一位父亲与女儿相互搀扶、相互鼓励的故事,这是一个不幸家庭被许多爱心包围的故事,这是一个被感动的家庭传递更多爱心的故事。故事的起点和终点都贯穿着爱,从伟大的父爱扩散至更多人的博爱,父亲用爱和笔,记下了3.8万字的日记,每一个字里都隐含着父亲坚强而温暖的声音:

  爸爸,我会坚强的

  2012年12月4日下午,女儿黄炊说身体不太舒服。

  第二天,我们带她到医院检查,验血化验单显示白细胞只有1600(正常值4000-10000),要立即住院。

  所有的化验报告都出来了,医生说情况不太乐观,需要做骨髓穿刺。12月9日上午,血液科孔主任叫我们去医生办公室,“骨髓书面报告还没有送到,但口头报告已经出来了,不好……”他很严肃,语速缓慢,“白血病。”

  我的腿一软,感觉天塌了下来!妻子哭得一塌糊涂。

  跌跌撞撞出了医生办公室,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尽快筹钱,因为换骨髓需要几十万。我的卡上只有两万多,马上打电话给亲戚朋友,当天筹到了30万。

  第二天,我们直奔杭州,住进了浙一医院。

  我们本想对黄炊隐瞒病情,但在衢州做的骨穿报告是通过黄炊的手机传过来的,黄炊收到报告就明白了,哭得很伤心。我握住她的手,噙着泪水,一字一句地说:“黄炊啊,你今年23岁了,大学刚毕业,又考上了村官,本来指望你从此开始报答我们,但是你病了。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你马上报答我们,就是不管检查出来是什么病,无论多么严重,你一定要坚强……”

  黄炊一边点头,一边帮我擦去泪水:“爸爸,我,会,坚强的……”

  12月13日,浙一医院的骨随报告出来了,黄炊被正式确诊为急性髓系单核细胞白血病,即国际上统称的“m5”类白血病。

  第二天开始化疗。黄炊呕吐、发烧,原来一头长长的乌发一把一把地脱落。黄炊厌食恶心,但为了有体力继续化疗,常常是刚吐完,过一会儿又吃……

  2013年2月18日开始第三次化疗。疗程结束,黄炊单核原幼细胞(即白血病细胞)仍有5.5%。我们急坏了。医生说黄炊已属高危病人,必须尽快考虑移植。

  在黄炊进行第四次化疗的同时,我们也紧锣密鼓地进行HLA分型(人类白细胞抗原检测),这个检测起着区别自体和异体的重要作用。我们一家三口同去省血液中心做了高分辨分型。

  4月27日早上,我把黄炊的分型报告送到浙一移植中心护士长陈水云处。为了节省时间,我请她同时向中华骨髓库和台湾慈济骨髓库进行检索。她说,按常规,最快也需要三个月。这个时间长得已超乎我的想象。

  5月15日,查房医生说,“骨髓报告出来了,黄炊的原幼细胞只有1.5%,可以做移植进仓的准备了。”

  这太出乎意料了,我们一家几乎是湿润着眼睛在欢呼。

  然而,浙一医院只有9个仓位,都排到两个月后了。

  我们打听到衢州老乡、白血病人王艳在河北燕达医院道培血液中心做的移植,她觉得还不错。

  6月12日下午3点,我们赶到了燕达医院。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