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村官网上吆喝"摘草莓" 帮种植户巧解销售难题
2014-03-03 16:06:00

  “绯红一片百媚生,娇艳欲滴人心馋”、“新鲜的草莓,又大又甜”……扬城北郊扬菱路有一段“草莓街”,沿线遍布草莓种植大棚,路边每隔二三十米远,就有一个草莓“直销点”。记者昨驱车来到位于邗江区方巷镇的这片草莓大棚基地,意外发现不少市民是循着网上“红日村官草莓天”微博指引而来,采摘、购买草莓的人们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刚摘的新鲜草莓,每斤20块钱。”大红伞、小红篓,诱人的草莓码成宝塔形,在田埂边卖得红红火火。

  “无公害草莓,自己采摘每斤25元,现成的每斤18元—20元。”种植户王水金招揽起生意。 “是不是太贵了?”

  “这价格可不贵,春节那几天还卖到45元一斤呢!”得知记者身份后,王水金透露了他的“商业秘密”:一方面政府新拓宽了扬菱路,车流量增加带来了更多“过路生意”;另一方面,当地大学生村官帮他们在网上开了微博和微信“展销窗口”。老王说,这几天来他这里采摘草莓的客人一拨接一拨,供不应求,他家草莓园每天能卖出100斤左右。

  掀开一座大棚门帘,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棚内满眼春色,一垄垄田埂上整齐地栽植着一株株草莓,簇簇绿叶间点缀着一颗颗鲜红欲滴的果实。王水金招呼着几名客人,正蹲在地上忙着采摘草莓。“卖草莓就要抓住早春季,尤其二三月份不能放松。”老王说,草莓种植当年7月育苗,11月采收直至次年5月底,一年中起码有300天吃住在田头。因为过年期间自采草莓的客人特别多,他们夫妇已经五年没回老家过春节了。“人是辛苦一点,但效益还算可以,一亩地赚个万把块钱吧!”老王笑着说。

  草莓属于经济作物,只要不遭遇极端气象灾害,收益率肯定比一般农作物高。但任何农产品都有提升市场附加值的空间和潜力,关键是要紧扣市场脉搏。方巷镇正大村大学生村官吴玉星说,传统农业重生产、轻经营必然导致比较效益低,而现代农业强调生产经营紧密相连,让农产品与市场呼应互动起来,效率和效益就能大幅提升。

  方巷镇南端扬菱路附近的草莓种植户不下30户,种植品种主要是红袖添香、红颜、章姬等优良品种。早在几年前,这里就形成了“草莓街”。前年起,镇里组织大学生村官开辟创业实践基地,吴玉星等几名大学生村官“因地制宜”,和老王等草莓种植户商定,在新浪网开设了“红日村官草莓天”微博,免费为之叫卖草莓,接受自采摘网上预订。“镇里正在将这里打造成可供观光的草莓采摘规模园区,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吴玉星说。

来源:中国江苏网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