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江苏仪征168名大学生村官兼职做国学老师
2014-03-05 14:52:00

   

  希望村塾里孩子在学习国学文化

  记者昨获悉,仪征新城镇“希望村塾·郁桥”作为仪征的首个示范点,将成为新城镇留守儿童的“新家”。今年年底,仪征每个乡镇都会建一所“希望村塾”,为留守儿童服务,传授中国传统文化。与此同时,仪征市168名大学生村官将兼职做“国学教师”。

  不一样的“五类课程”

  陈文凯,2012年8月份成为了新城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目前是该镇团委书记。作为“希望村塾·郁桥”的筹备者和参与者,他有着太多的感触。去年年底申报之后,陈文凯走访中发现,整个新城镇大约有200多名留守儿童,4点半放学后,成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真空”时间段。

  什么样的课程适合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哲学专业出身的陈文凯经过一个礼拜的思考,“五类课程”初见雏形。“五类课程”分别是三余堂、一枰轩、三味塾、四宝斋、暖心阁,不同的课程代表不同的国学经典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全在教学范围内,其中还包括京剧、木偶戏、手工制作以及心理辅导等课程。

  不一样的国学课堂

  放学时段,在郁桥村委会二楼的一间教室外,“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大学生村官王玮,正在向他的国学弟子们,精心传授国学《弟子规》。

  与传统国学课堂相比,在另一间教室,记者发现了不一样的国学课程。大学生村官李小刚正向孩子们教授“孝”,他首先从“儿”字书写入手,左边竖撇看上去就像一把弯弯的军刀,体现了男儿阳刚之美。右边竖弯钩,又称浮鹅钩。竖弯钩恰如有拳拳孝心的铁骨男儿跪于父母前,高高献上贺寿的蟠桃。撇和钩呈左低右高态势。刚柔并济,忠孝两全,是好男儿应追求的崇高境界。独特的教学手法,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孝顺的含义。

  不一样的国学老师

  记者了解到,目前整个仪征总共有168名村官,今年年底之前所有乡镇将建“希望村塾”,实现全覆盖,而168名村官将兼职做“教师”,教授国学文化成为全市留守儿童的户外客串教师。

  陈文凯说,“希望村塾·郁桥”辅导老师主要由新城镇大学生村官以及青年教师志愿者担任,还有就是各个村、社区的能人,利用大学生村官的资源再去邀请。

来源:扬州时报   作者:王小亮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