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办什么事,不用出门,直接告诉‘流动站长’就行,太方便了!”2月24日,康保县土城子镇胡家坊村民赵万福从大学生村官高帆手中接到新换的《残疾证》,由衷地感慨道。
“流动站长”是怎么回事?面对笔者,赵万福打开了话匣子:“我一直想办理残疾证,但因腿脚不便,办手续成了难事。正当发愁时,家里来了个姓高的年轻人,说是咱村便民服务站站长,过来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想法告诉了他,没想到几天的工夫,小高站长就办妥了,还亲自给我送了过来,我们习惯地叫他‘流动站长’。”
笔者随后来到处长地乡薛家营村便民服务站,看到墙上“便民高效、无偿服务”的提示语下面,挂着一本厚厚的电话记录登记簿,里面记录着密密麻麻的电话,以及每个电话的民事需求。马建敏站长告诉笔者:“我们站是每周一、周三值班,也是我们到村民家‘串门儿’的时间,陪他们聊聊天,问问村民有什么事可以代办。这不,村东的王大叔想办低保,我得去乡里跑一趟,就不陪你了。”说完后,骑上摩托车直奔处长地乡政府去了。
今年,康保县以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宗旨,积极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在原有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又在全县范围推广便民服务站,站长大部分由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干部担任村民事务代办员,变“坐班办公”为“上门服务”,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涉及强农惠农政策普及、群众急事急办、农村老、弱、病、残生活出行等等。
为确保便民服务站长效化,康保县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规范便民服务工作。如受理环节的登记追踪、承办环节的首问负责、回复环节的办结告知等。同时,还建立了村官代办考核督查机制,将各村的代办情况纳入目标管理,作为便民服务站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从今年1月份起,康保不断探索,在农村建立了276个便民服务站,共受理各种事务3200件,办结3180件,办结率为99.3%,其余的20件事务已移交相关部门正在办理。据不完全统计,自便民服务站成立以来,在减除百姓劳累的同时,为群众节省了办事车费、食宿费等诸多开支5.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