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园。 暖还寒的三月初,夜雨过后,路面有些泥泞。蓬溪县金龙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在阴冷的天空下稍显萧瑟。泥鳅养殖田里,水面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下个月又该投放种苗了,今年不会遭洪灾了吧?”大学生村官陈利华站在田坎上,又开始思考起新一年的泥鳅投放计划。 4年多来,这里承载着陈利华等6名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梦想,记载了他们为探索一条适合当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艰辛历程。 大学生村官严冰梅捕鱼。 有热情不够,掌握技术更关键 28岁的陈利华现任杨柳沟村党支部副书记,今年是她做大学生村官的第5年。2009年,她刚到金龙乡时,经常和其他大学生村官在交流,“那阵子我和唐莲、何波几个年轻人觉得既然当了大学生村官,就得为金龙乡干点实事。”陈利华回忆,“一次次思维的碰撞擦出了火花,我们决定抱团创业先积累经验,然后带领村民致富。” 2009年初,唐莲、陈利华、何波、文良、严冰梅等6个人每人拿出5000元合伙买了一批鸡苗,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然而,即将出栏的土鸡突发疫病大量死亡,所剩无几,使他们损失了2万多元。第一次尝试就遭遇失败,他们在难过的同时进行了反思。“问题主要在管理上和技术上。我们分工不够细,经常是想到啥子干啥子,没有合理的计划,也没有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唐莲说,“我们意识到,光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2009年11月,为实行规范化管理,他们筹集资金20万,成立了丰谊养殖有限公司,建起了“雾都土鸡养殖场”。第二次购苗后,他们通过网上学习、现场观摩、向农大专家请教等方法,把握好了圈舍消毒、选购鸡苗、具体喂养等关键环节,顺利渡过防疫难关。很快,努力有了回报,第二批鸡苗赚了1万多元,这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经过认真考察后,陈利华等人决定扩大产业,发展泥鳅养殖。第一批泥鳅养殖时,他们从成都一家养殖公司买来种鳅,在专业技术员的指导下,小赚了一笔。2011年,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决定自己孵化鳅苗,然而,孵化结果很不理想,成功率偏低。 “我们要在养殖公司买种鳅,那边才会派人来给我们做技术指导,但是这样成本太高,一斤种鳅要80元左右。如果能自己掌握核心孵化技术,一斤种鳅投入不到20元,成本会大大降低。”陈利华感慨,“我们都不是农业院校毕业的,养殖技术都是摸索出来的,不够专业,遇到突发问题就措手不及。” 几年来,走了不少弯路,吃了不少亏的几个年轻人悟出了一个理----“大学生村官创业,掌握核心技术太关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