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大学生村官周文和她的“幸福农庄”
2014-04-21 17:01:00

  周文给鸡打防疫针。    (资料图片)

  初见周文,是在湖南祁东县城,窈窕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虽然穿得朴素,但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难怪县里的人介绍她是“美女大学生村官”。

  车子从县城出发,经过近一个小时山间小道的颠簸后,来到一户偌大的农家庄园,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山林,林间一栋别致的小洋楼,楼顶正中略呈尖形,沿着流畅的线条向四周扩散。楼旁,梨、桃、柚子等各种果树成行成列,樟树、松树等景观树木和茶花、桂花点缀其中,成群的乌鸡在来回穿梭……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基层办主任高全介绍说,这里就是周文和她父母一起打造的“幸福农庄”。

  2011年9月,周文大学毕业后通过湖南省的村官选聘考试,来到祁东县双桥镇洋湖村当村官,不久就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团支部书记。说起女儿的归乡“情结”,周妈妈告诉记者,女儿其实从初中开始,就帮助他们照顾果园了。

  做了大学生村官,在完成村里工作之余,周文总盘算着还应该做些什么,她在父亲经营的果园上动起了脑筋。她觉得父亲的果园品种太单一,发展模式过于传统,经济效益不高。于是她想自己接手,创业富民,以“绿色、环保、生态”的理念,探索出一条在农村发展种养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新路子。她的想法得到了镇村领导和父母的大力支持。

  果园里可以养鸡,周文在一份材料上看到了乌骨鸡的介绍,从营养价值上看,乌鸡的营养远远高于普通鸡,被人们称作“名贵食疗珍禽”。

  为了选育当地能够饲养的良种鸡,周文从四川等地以四五百元一只的价格,购进了一批种鸡。选育之初,孵化出来的小鸡颜色很不均匀。于是她按乌色程度将小鸡分成不同等次,分别圈养在不同区域,以便选出更好的优良品种。如此重复,数十次之后,周文选出了近500只纯正“黑珍珠”乌鸡。

  一只纯种的乌骨鸡,市场上可以卖到三至五百元,500只种鸡就起码可以卖十几万元,但周文没有把选育出来的乌骨鸡卖掉,而是免费提供给了五户村民,为的是让村民零风险养鸡。只要有时间,她就到养殖户家中看看,了解乌骨鸡生长情况,生怕这些致富的“金疙瘩”出现什么闪失。

  周文告诉记者,刚开始,村民们对她的养鸡技术表示怀疑,他们觉得自己养鸡那会,周文还没出生呢,这学生妹子,会养什么鸡。

  养鸡最怕得瘟疫,有些村民过去一年养下来就剩下可怜的几只鸡,甚至全军覆没,吓得很多年都不敢再养鸡。周文因此 主动做起了“医生”,专门学着给鸡防疫。“打预防针是个技术活,扎针的深浅很难把握,扎浅了,在皮下,疫苗无法正常吸收;扎深了,药水进入内脏,起不到预防效果。只能不深不浅,扎在鸡的肌肉里。”

  第一次给鸡打针的情形,周文记忆犹新:鸡在手里乱动、叫个不停,而自己也是惴惴不安,手跟着发抖。她按照母亲的指点,瞄准地方闭着眼睛一针扎了下去……连续给几十只鸡打针之后,周文渐渐熟练了。

  第二天,她就提着兑好的药水去附近的村民家给鸡打针。一家一家地跑,周文“累并快乐着”,忙碌了一周才完成防疫任务。周文的诚心和耐心让村民感动,也坚定了他们养鸡致富的信心。一年下来,五个养鸡户平均增收两万多元。  

  周文毕业于湖北科技学院,学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她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们,农庄里不仅小洋楼,就连果园布局、道路规划、附属设施配置都是自己设计的。父亲的言传身教,平时的耳濡目染,使周文对自己的种养技术信心满满。她多次组织周边村民来农庄进行种养新技术的培训,让村民全面掌握农庄多年来积累的种养技术,如何做好家禽的防疫和常见病防治,如何给果树修枝、施肥、杀虫等等,都是周文培训的重点。

  “幸福农庄”面积足有200亩,果树多,养殖量大,需要不少帮工。周文主动跟那些在家务农的村民联系,请他们来自己的农庄做事,按月付给工资。几年下来,已有10余名村民与农庄签订了劳动合同,成为农庄的“正式员工”。

  “农庄自建园以来,项目总投资已达350万元,其中种植业投资180万元,养殖业投资170万元。”周文介绍说,庄园里种植了60多亩楠木、银杏、红豆杉等珍稀树木,还有无核香柚、红心柚、脆皮金桔、甜橙、枇杷等果树;年出栏黑乌鸡1万羽,年收益达200万元。农庄成为祁东县科技特派员生产实践基地,并与湖南农业大学产学研联合,获得了水果品种的优化培育、黑乌鸡选育、种猪养殖方面的技术支持。

  周文是吃过苦的孩子,懂得珍惜生活。正因为如此,长大后的周文,对贫穷孩子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她不愿意看着那些孩子没人照顾,没书可读。一次她在调查村情时,了解到本村和附近几个村子中有多名家庭贫困的学生,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周文利用空闲时间,专程去学校向校长、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多次去学生家里,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将那些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学生建立详细的档案。自幼父母离异的双桥村谭家组谭国富、谭佳佳兄妹俩,家里欠下大笔医药费的洋湖村豹厅组周菲,父母都在外打工、自己寄住在外婆家的灵官镇茶山村周高升等贫困学生都进入了周文的视线。

  通过网上、电话的联系,2011年底,来自长沙的帮扶志愿者与村里4名贫困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负责他们从小学到大学所需的学杂费和部分生活费用。周文另外给了每个孩子2400元现金帮扶,直至他们完成学业。

  这以后,每到周末,周文就把他们接到农庄,组织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周文还发起成立了贫困学生帮扶小组,吸纳了23名志愿者。如今,周文的家庭农庄真正成了这些贫困学生的幸福乐园。

  因为周文的突出表现,她先后被衡阳市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今年初,又光荣当选衡阳市人大代表。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徐昭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