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四川广安大学生村官杨宏林的现代农民梦
2014-06-03 08:57:00

图为杨宏林(右一)在猕猴桃基地里忙碌。

  大都市与小山沟,他选择了后者;

  办公室与红土地,他选择了后者。

  寒窗苦读数十载,跳出农门的杨宏林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农村,成了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那是2008年,全国开始公招普通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时年24岁的杨宏林成为首批大学生村官。

  眨眼6年即将过去,到了而立之年的杨宏林,顶着岳池县西板乡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的头衔,却依然只是个大学生村官。

  每月的补贴只有1500元,是什么让他对这个岗位苦恋不舍?

  “这里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这里虽然没有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却有乡亲饱含深情的白开水。”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杨宏林说,他是农民的儿子,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是他的青春使命。

  A 大学毕业后,跳出农门的杨宏林在城里找了一份高薪工作,父母以为他从此会在大城市扎根,过上城里人的日子。然而,半年后一次回乡,他却选择了相反的道路——

  “我要回家当农民”

  “好不容易跳出农门,他又回来了。城里一个月三、四千元的工资不要,要回来务农,你说急不急人?”尽管杨宏林已经当了近6年村官,可每每提及儿子当初的选择,父亲杨华志还有点遗憾。

  “我也羡慕大城市的生活,也一度想留在那里,可我的家乡真的太落后、太贫穷了。”在杨宏林眼中,城市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重庆读大学的几年里,身处国际大都市,享受着大城市的繁华,他也想像许许多多城里人一样,开着汽车来到公司,然后钻进高高的写字楼里,过着白领的生活。

  2007年,杨宏林大学毕业,干起了室内装修设计,每个月能拿3000多元的工资。根据当时的物价,这让刚刚大学毕业的杨宏林,相当满足。而且根据行业规则,随着经验的增加以及业务的拓展,在三、五年内收入翻一番,完全没有问题。

  可杨宏林的选择,却随着半年后的一次回乡,发生了改变。

  2008年初,身着笔挺的西服,踏着锃亮的皮鞋,一身“城里人打扮”的杨宏林回到家乡过春节。脚踩在泥泞不堪的土路上,辨不清模样的皮鞋和满是泥浆的裤腿,让杨宏林的心情瞬间低沉。环顾四周,乡邻们住的房子和记忆中几乎一模一样,不避风雨的茅草屋和土坯房是乡村不变的风景。杨宏林的心痛了。

  栖身的城市和眼前的故土仅三、四个小时车程,却是天壤之别。“谁能改变我的家乡?”杨宏林夜不能寐。“回来,我应该回来。”一个强烈的念头在脑海盘旋。

  这一想法埋藏在心中,杨宏林谁也没有告诉。 2008年6月,杨宏林迎来了人生中的十字路口。彼时,全省向社会公开选聘一批普通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

  继续做城里人,还是回去当农民?到了该做决定的时候了,杨宏林异常坚定,“回家当农民!”

  网上报名、笔试、面试……2008年9月,杨宏林回到家乡岳池县当上了西板乡真武山村党支部副书记。

  “为了把他培养成城里人,家里从来就没让他摸过锄头。考上大学后,他很快就在学校入了党,全家人都认为他很有前途。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高薪工作,以为他已经走出农村,可以在大城市扎根。”杨华志摇摇头,无论怎么劝,他倔得像头驴。

  B 为了带领村民致富,杨宏林试着发展蔬菜种植。第一次,他种的两亩早春洋芋只收获400来斤;第二次,种植的5亩甜栗南瓜,只卖了4000元。试种失败,杨宏林认识到技术的重要,他下定决心——

  “我要做技术型农民”

  杨宏林回来了,可问题接踵而至。他首先要面临的是,父母的不理解和乡亲的异样眼光。

  最初,杨宏林在真武山村做党支部副书记。每次回家,父亲连话都不愿和他说。杨宏林明白,“父母就是觉得没面子。”

  “我是个村支书,辛辛苦苦培养个大学生出来,‘官’还没得我大,你叫乡亲怎么看?”杨华志时任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他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大学生,即使要回农村工作,“怎么也得是个公务员。”而一些乡亲也对杨宏林投来异样的目光,甚至一些人在背后议论,“这娃儿肯定是在城里混不走了。”

  但杨宏林心里明白,父母是因为“恨铁不成钢”,乡亲则是不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要改变他们的想法,只有在农村干出一番名堂!

  刚一上任,杨宏林就乡上村里两头跑。掌握现代知识和电脑技能的杨宏林,时常要协助乡党政办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他更多的时间,是用来了解村民的心声,熟悉村情。他每天琢磨得最多的,便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带领村民致富。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要助农增收,必须让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杨宏林通过网上调查和市场调研后得出结论,早春洋芋技术含量低、产量高、市价高,且不需要农药,是名副其实的懒人“庄稼”。

  家里的两亩地,成了他的试验田。这个连锄头都没拿过的“农民”,翻地、打窝、下种、除草,全部独立完成,硬是没让父母拢一下边。到了2009年3月,早春洋芋上市时,杨宏林种的洋芋开挖了。

  “浅刨深挖,将地里翻了个遍,就是没见着几个洋芋。”两亩地一共只产了400来斤洋芋。第一次种植宣告失败。

  栽了跟头该学乖了!杨宏林却依然倔性不改。他一边总结经验教训,一边寻找新的种植项目。

  此时,西板乡党委政府注意到了这个“打了鸡血”的小伙子,给予他颇多关照:岳池乔家镇三安蔬菜合作社名声在外,乡党委政府主动安排杨宏林外出取经,学习种植技术,并承担了杨宏林的种苗费和薄膜钱。

  取经归来的杨宏林引进了5亩甜栗南瓜。一开始,南瓜长势喜人,杨宏林对丰收寄予厚望。但到了雨季,一些南瓜苗开始死藤、枯萎,待杨宏林发现时,已来不及挽救。5亩南瓜,只卖了4000元钱。

  “重庆那么好的工作你不要,还想种菜,简直丢人现眼!”父亲旧事重提。

  “我们种了几十年地,都没有种出个名堂来,更何况你还是一个连锄头都拿不来的大学生。”乡亲们议论声再起。

  前后经历了两次失败,一些“杂音”再次传来。杨宏林依然没有放弃,他发誓一定要干出一个模样来,让他们刮目相看。

  “要种好蔬菜,必须掌握种植技术,做一个技术型农民。”上网查实用技术,跑书店买农科读本,跑市场研究行情,请教叔辈学习经验。这些,成了杨宏林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为他走上规模种植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8月到2010年3月间,杨宏林先后种植了水果黄瓜、辣椒和早春洋芋等蔬菜。观察苗情,及时除草,按需施肥……汲取前两次的教训,这一次,杨宏林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地里。每天清早起床,来不及吃早饭就往地头跑。夏天的太阳毒辣辣的,他光着膀子干,胳膊、背部被晒脱了一层皮。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宏林总算掘得种植事业的第一桶金,同样是5亩地,杨宏林纯赚了1万余元。

  C 杨宏林将基地发展到了30亩,并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发展社员113户,带动周边群众600余户,人均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提高到了8000元——

  “我要让更多农民致富”

  杨宏林深知,小打小闹,不可能带动村民奔富路。很快,他将基地发展到了30亩。

  规模扩大了,也意味着杨宏林更累了。2010年夏天的一件事,让杨华志至今心有余悸。

  7月,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

  一天,杨宏林忙到中午一点过才从地里回来,一到家倒头便睡。杨宏林母亲唤他吃饭,叫了很多声没反应。“娃是累病了吗?”母亲急哭了,连忙让父亲叫医生。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地说了一声:“我累。”

  “当时,我们以为他醒不来了。”杨华志说。

  杨宏林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租的30亩地,产值达到40余万元,为他和入股的几户村民,带来了12万元的收益。村民杨章地成了分蛋糕的第一人。他的0.7亩地,仅一季蔬菜就获得利润2000元。

  “我要带领更多农民致富。”趁热打铁,杨宏林在宋家沟村牵头成立了全乡第一家合作社——岳池红阳蔬菜专业合作社,杨宏林被推选为理事长。

  杨宏林发展产业的决心和执着,各级领导看在眼里——乡上给他送来了1.6万元创业资金,县里为他带来了5万元无息贷款,县农业局免费送给他两吨洋芋种和3万株蔬菜苗,县委组织部还将他调到宋家沟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如今,早市嫩糯玉米、辣椒、蜜本南瓜、番茄、黄瓜、西瓜等已成为宋家沟村的主打农产品。今年1月,杨宏林又从都江堰市引进红阳和黄金猕猴桃种苗,可栽植50亩,预计3年后产值可达50余万元。

  看到杨宏林逐渐走向成功,家人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父亲杨华志常年参与基地管理,认为杨宏林“确实是个做农民的料”。弟弟杨果林也跟随他的脚步,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如今已是西板乡老罐溪村党支部书记。

  更让杨宏林在意的,则是村民们的观念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合作社来。岳池红阳蔬菜专业合作社已拥有社员113户,其中大学生村干部7人,带动周边群众600余户,人均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提高到了8000元。

  “这还不是我想要的。”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杨宏林并未知足,他对村里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打算,他希望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等方式,将宋家沟村打造成和武胜“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村一样的,集自然观光、休闲娱乐、农家餐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地,让山上有树有果、山腰有亭有花、山下有基地有农家乐。

来源:广安在线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