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村官何吉琼:种蘑菇,探寻农村致富秘密
2014-07-21 15:14:00

  从陕西省安康市秦岭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村官何吉琼,近日来到位于浙江省东阳市的中国十大名村花园村“拜师学艺”。

  花园村有个体私营企业1539家,2013年营业收入289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2万元。这里甚至有个说法,“500万以下是贫困户,1000万以上刚起步,5000万以上才算富,1亿以上才是富裕户”。

  何吉琼来这里寻找农村致富的秘密。她去年大学毕业,一腔热情来到农村。过去一年,她基本上是“每天乐呵呵下村”,帮村民写写证明,复印材料。她觉得村子里的事情特别有意思,每每认真地记在本子上。

  但过了大半年,苦恼就来了。她觉得仅仅帮助村民写写材料,并不能实现她作为大学生村官的真正价值。她想寻找机会创业,带动老百姓致富。

  大山里的信息封闭,她很想走出大山看看。在花园村举办的大学生村官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村官同行和三农专家们的演讲,让何吉琼感受了一把“头脑风暴”。

2011120904312.jpg

  如何赚城里人的钱

  山西晋城的大学生村官李峰说,现在农民种小麦越来越赚不了什么钱,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他说,一亩产出400斤小麦,按每斤1元计算产出400元。而一亩种子要100元,犁地100元,收割100元,脱粒要100元。农民的收入几乎被榨干了。

  另一名来自江苏的大学生村官也说,老家农民种的卷心菜卖不出去,都烂在地里,他看了疼在心上,“这烂掉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啊”。

  有不少大学生村官表示,市场和农民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产能过剩”,种什么都亏。

  毕业于天津农学院的大学生村官杨代显,刚进村作调研时发现,村民种植品种单一,每到收获季节,农产品扎堆上市,卖不上价。

  他萌生了引进高效益、高技术含量农产品的想法。但起初村民们并不信任他。

  杨代显并没有气馁,在母校支持下,他自己下地浇水施肥做试验,成功种植了黄秋葵。这种非洲引进的高档蔬菜,收益比种植小麦玉米要高出10倍。

  同样的土地,花同样的心血,收益却相差这么大—村民们的观念立刻被扭转了。

  杨代显说,他前期做了市场调研之后才选择了黄秋葵、无花果、蓝莓等经济作物。他们再也不用去求市场送农产品,现在都是市场主动找上门。

  论坛嘉宾、三农问题专家顾益康,曾任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他的观点是“农村的发展眼光必须对准城市”。他认为,农村要走统筹城乡、发展三农的发展道路,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眼光也要有统筹城乡的思路。

来源:三农致富经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