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山西襄汾推行“民事代办”制度
2014-08-15 07:55:00

  户籍登记、医疗报销、民政优抚、低保申请、保险缴领……如今,在山西省襄汾县的345个行政村,这些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大小小的“业务”,都由固定的大学生村官“办事员”为村民跑腿办理,这项名为“民事代办”的制度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

  代为跑腿,始于群众办事不方便

  代为跑腿,始于群众办事不方便。“群众来镇里办事的时候,有时因为办理程序不明白、带的材料不全,办一件事往往要跑好几趟。”新城镇党委书记杨江滨说,新城镇有40个行政村、4.2万农业人口、8.6万亩耕地,最远的村庄距离镇政府有几十公里,办起事来非常不方便。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从2011年开始,新城镇推行了以“民事代办”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

  从那时起,每周三,各村的大学生村官在村委会集中受理群众待办事项,村民只需把要办理事项的相关材料交齐,由大学生村官“跑腿”办理。代办的范围很广,包括户籍登记、医疗报销、民政优抚、低保申请、婚育证明、养老保险、建房审批、粮食直补、农机补贴、政策咨询等,根据代办事项的办理期限,由大学生村官在下一个接待日集中给村民回复。

  蒋俊娟是新城镇沙女沟村主任助理,在她的日记里,记载着她替村民代办的一件件实事:为村里老党员柴随思解决了枣树坐果难的问题,老人的2亩枣树喜获丰收;毛连叶的丈夫车祸过世,儿子被确诊为肺结核,毛连叶本人也患有严重的关节病,她家的合作医保报销、低保审核、民政救济都是蒋俊娟代办的;村民李海龙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靠输血维持生命,每次的大病报销手续也是蒋俊娟代办的……蒋俊娟说:“成为被村民需要的人,是我作为村官的最大荣耀。”

  新城镇史家庄村小学生梁泽鹏父亲早逝,母亲远嫁,梁泽鹏与年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日子十分艰辛。小泽鹏家被定为低保户后,村主任助理崔菲主动帮助他办理农村低保申请手续:代写低保申请书,开具村委会证明,到派出所办理泽鹏父亲销户手续,变更小泽鹏家的户主、到信用社开户、到镇民政办递送审批材料等等,崔菲一趟一趟跑着,最后,当崔菲拿着审批通过的低保档案来到小泽鹏家时,小泽鹏的爷爷感激地说:“多亏你啊,我孙子终于吃上了低保!”

  代为跑腿,有一套机制保障

  如何让大学生村官给群众跑好腿,一套好的机制是关键。新城镇多方征求群众意见,在全镇建立了“两账一卡一册一室”工作机制。“两账”即《村级民事代办工作台账》和《站所民事代办工作台账》,对群众咨询和需要代为办理的事项进行登记,包括代办事项、委托时间、办理结果、反馈时间、承办人及联系方式等,便于全程监督和审查。“一卡”即“民事代办联系卡”,每个大学生村官都有一张,上面写有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和代办事项范围,发放给所在村庄的群众。“一册”即《新城镇农村工作手册》,将涉及农村工作的民政、土地、计生、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工作制度或办事程序编印成册,镇村干部人手一册。并根据工作需要以及政策、制度变化每年修订一次。“一室”,即民事代办接待室,每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都有专门的接待室,供大学生村官接待群众咨询和办理群众需要代办的事项。    新机制运行以来,新城镇大学生村官累计为群众代办事务860余件,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代为跑腿,由一镇推广到全县

  “这是一项好的制度,要在全县推广,让所有的乡镇干部都为群众来跑腿。”2013年3月,襄汾县委书记王国平在督导新城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时,提出将“民事代办”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项立行立改的内容之一,在全县推行。各乡镇设立“民事代办服务中心”,由乡镇机关干部兼任工作人员;各行政村设立“民事代办服务站(室)”,由大学生村官和包村干部担任村代办员,设A、B岗,从计划内生育审批、出生登记、婴儿入户证明、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户口迁移审批、养老保险、新农合报销、生育保险申请、低保五保申请、种粮和农机补贴等各种手续,到农村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市场和人才需求等信息的咨询,凡是涉及群众的事全部由大学生村官和包村干部跑腿办理,为保证跑腿效果,所有代办事项以一周为一个工作期限,包括受理、代办、回复三个环节。各乡镇公开代办员信息,制作发放便民联系卡,建立民事代办台账。依托“清风丁陶政务平台”,定期向社会公示和通报民事代办工作情况。同时还将推行民事代办制工作情况纳入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考评结果作为个人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帮;民有所诉,我有所解。“民事代办”制度由一个镇推行到全县,让服务群众更实在,让干部与群众更亲近。“其实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有时候就想和我们说说话,就是需要我们跑跑腿。”大学生村官闫会霞深有感慨地说。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张建华 邓文斌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