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江苏甘泉村官的基层答卷:敢对群众说无愧
2014-08-27 14:55:00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昨天下午,在甘泉街道香巷村希望村塾内,3名大学生村官正带领着街道内的留守儿童朗读《弟子规》。据悉,这些年,甘泉一共来了14名大学生村官,期满的10个人已经愉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而正在上课的这3名村官,一个已经考上公务员,一个升任街道办副主任,一个仍在村当书记,暑假期间,他们经常到希望村塾教留守儿童们国学、绘画、音乐、书法、英语等课程。他们坦言,“当村官很辛苦,但是既然选择当村官,就要敢对群众说无愧。”

  影视城

  群众家门口的“聚宝盆”

  李扬湖是2009年村官。大学毕业那年,李扬湖自己选择回家乡当村官,父母也高兴。刚开始,在双塘村做主任助理,2010年3月调到甘泉社区任党支部书记。

  社区跟村里不同,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对高一些,但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往往跟不上,没活动参加、也没地方玩,大家只能打牌喝酒,家庭矛盾多,也影响了干群关系和邻里关系。李扬湖跟社区干部商量,由社区出资,力所能及地组织开展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很快,在文艺骨干的带领下,社区成立了新星艺术团和舞龙队,编排了多个节目,在各个重大节日闪亮登场。

  在社区搞文化活动出了点小名,在打造“甘泉影视城”时,街道调李扬湖担任文卫科副科长兼文化站长,不久又让她兼任影视文化外包服务站的站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开始叫她“李导”。为了让当地失地农民实现就业,李扬湖积极联系剧组,招募群众到剧组担纲临时演员,先后有5000多人次成为各个影视剧中的“角儿”。加上在影视城打工的收入,一年就为群众增收50多万元。随着影视城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年来参观的游客有10多万人,其中八成以上组团而来的游客都由李扬湖来做导游。2012年,通过公推公选,李扬湖成了街道办副主任。

  多做几件实事

  今后想起来不会后悔

  赵宏甲,2009年村官,现任双山村党支部书记。上大学的时候,同学们说他是“富二代”,回家可以当“老板”。从南理工毕业后,他出乎大家意外地选择到扬州开发区的一个村子当起了村官,三年期满后又调到甘泉街道双山村担任村支书。

  刚到双山村时,赵宏甲就遇到一件麻烦事:村里6个小组长中有3个同时来找他,反映待遇低、日后无保障等问题。赵宏甲知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道理,村里许多事务的落实都离不开村民小组长。双山村穷,立马提高小组长的待遇不现实,但他们任职最长的已有55年,最短的也有3年,解决后顾之忧是问题的关键。参照周边做法,村“两委”研究决定,做组长满5年,到60岁时,按任职年限折算,一年给予100元生活补助,像最老的小组长一年就可拿到5500元。这样一来,小组长们有了奔头,群众也有了领头。

  正是通过解决这些小事情,很快赵宏甲就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工作起来也更得心应手了。

  农民的子女

  更应用所学报答父老乡亲

  俞聂玲,2008年8月,大学刚毕业她就来到甘泉街道双塘村当村官,有人说这是“跳出农门、再回农门”。但她的想法是,“作为一名农民的子女,更应该用自己所学报答父老乡亲,用新知识报效生我养我的土地。”

  让她终生难忘的是2009年8月20日,这一天,组织上调她到公路集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把一个2444人的村子的生存和发展重任交给了她。公路集村经济相对落后,村部设在一个废弃企业的车间里,村集体收入当年仅3万元。顶着困难和压力,她一个月内走访了各村民小组,拜访了村里的老党员,并与村“两委”成员促膝交谈,逐步明晰发展思路。

  当务之急是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她了解到村木器厂因为发展需要,急需搬迁扩大生产厂房。经多方面研究和协调,她提议将村部所占的车间租赁给企业使用,村部重新租赁新的办公场所。这样做,既留住了村里本就屈指可数的企业,也为下一轮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通过租出和租进,三年来为村集体带来一笔不小的经济收入。

  在民生问题上,俞聂玲一方面通过申请政府补助,另一方面逐个拜访村里外出经商成功的老板,请他们解囊相助,成功建设了一条2.8公里长、连接7个村民小组村主干道,结束了村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历史。

来源:扬州时报   作者:曹萌怡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