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员指导农户对苗床进行湿润处理
“要施适量的粪清水促苗,加强苗床管理,薄膜日揭夜盖注意控温降湿,这样苗子就可以逐步适应外部环境……”大学生村官程亮讲得仔细,农民听得认真,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哦,搞懂了。我们这些‘老庄稼’的土办法不管用了,发展农业还是要靠科技哦。”
“我一心想用自己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思想来激活农村,帮助农民增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村民的生活像芝麻开花那样——‘节节高’。” 从校园到村庄,从学生到村官,初出茅庐的“娃娃村官”程亮与笔者聊起了当村官的感受,刚到塘口村任主任助理时,说话没人听,村民认为他是来“镀金”,自己曾有打“退堂鼓”的念。
“党政办张主任给我找了两个老师,一个是村党支部书记赵文彬,另一个是联村干部蒲平,他们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适应农村环境,开始成长起来。”
了解民情 发现“大市场”
2010年7月,年仅23岁的程亮从重庆科技大学毕业,一心想在农村建功立业的他毅然报考了大学生村官。2012年8月,他如愿以偿,以优异的成绩选聘为龙车镇塘口村村主任助理。
刚到塘口村时,对“猪周期”有一定研究的程亮预见到市场上猪肉价格会上涨,便立马动员群众养猪致富。他一家一家地走,挨家挨户做工作,但没有一家愿意听他的,有群众还说:“你一个小娃娃懂啥子哦!”回到宿舍,他不禁留下了眼泪,“自己总想为农村干些什么,对农村基层工作热情极大,这样辛苦劳累,为农民致富而奔波,他们为什么都不领情呢?”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农村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轻松,于是跑到张主任的办公室诉说了自己的苦衷,张主任给他找了两位老师,让他拜师学艺。
对啊!就按张主任说的去做,找蒲平和赵文彬请教去。“搞养殖得要有示范户,通过示范带动起效应,群众心里明镜得很。”
说干就干,尽管天空阴雨连绵,他穿上雨靴,撑起雨伞就往农户向利华家里赶。向利华是塘口三社村民,有十几年的养猪经验,也有办养猪场的意向。程亮说明来意,与她深入交流,探讨养猪产业发展未来,初步达成了在本村办一个中型规模养猪场的意向。程亮积极为她协调养猪场占地、规划圈舍、代理代办报批手续等,邀请镇兽医站副站长周世春作义务技术指导员,2013年6月养猪场顺利建成投用。现在,向利华的养猪场年出栏肥猪1200多头,仔猪600多头,年纯收入30多万元。“我有今天的效益,多亏了程助理。”向利华心里觉得程亮指对路、带对路了。
在向利华的示范带动下,现在塘口村有五户农户办起了养猪场,年出栏生猪4000头左右,年纯收入近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