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甘肃崆峒大学生村官的“青春脸谱”
2014-09-01 09:41:00

  蒲志荣:“她越来越像麻黄人了!”

  3年前大学毕业,她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考取大学生村官。

  去年,她到崆峒区柳湖乡条件最差、最偏远的麻黄村担任村支书。

  她,就是柳湖乡麻黄村支书蒲志荣。

  当她第一次来到麻黄的时候,她凭着一股闯劲儿和满腔的抱负,想真正为乡亲们干些实事。

  可真正到了岗位上,蒲志荣发现这个村官还真不好当,很多事情并不是她先前想的那样:每推动落实一项工作,总有人会反对;村民代表大会开着开着就变成了吵架会,自己根本劝不住;到最后每天都会有村民来找她提意见。几天下来,蒲志荣的热情就被浇灭了大半。私下里她也偷偷哭过鼻子,但哭过之后她开始踏踏实实地找办法。通过与村上老支书的交流,她对村子的情况有了不少了解,而放弃节假日、走访全村人家则让她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不管我能不能都认识你们,先让你们都认识我!”

  面对工作上的难题,给蒲志荣最多压力、也是动力的,是乡上领导对她的期望、信任以及支持。乡领导及时找她谈心,了解情况,并为她支招。这让蒲志荣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挑战,使她放开了手脚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推进工作。村上的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村上修小康屋、盖牛棚、建文化广场,进展比原计划快了不少。

  “她越来越像麻黄人了!”现在,只要一提起她,麻黄村的老百姓都会这样评价她。

  华健:“基层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

  2012年8月,地处平凉北塬寨河乡的高寨村,来了一个憨憨壮壮的小伙子。短短一年时间里,他就成了村里老百姓人人都喜欢的大忙人,家家户户大事小事都愿意找他商量处理。

  他,就是崆峒区寨河乡高寨村党支部书记华健。

  高寨村是崆峒区北大门,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简陋却整洁的村部,华健向我们说起刚来时的情况:“说实话,在农村工作真的很苦,头半年工资只有600元,干了两个月之后就想卷铺盖回家了。”

  工作累,待遇低,华健刚开始也险些放弃。但通过走访群众,慎审思考,他最终选择了留下。

  高寨村是个回民村,村民们对于妇女病检查、优生检测等计生政策态度保守,因为对相关政策不了解所以有些排斥。华健决定先从这件工作做起。他挨家挨户地走进农户,向妇女解释生育检查的必要性和好处,政策优惠有哪些;替她们办准生证,甚至帮村民解决家庭纠纷。一连几个月,苦受了不少,但大家都知道村里这个新来的小伙人老实、热心,都愿意跟他交朋友,有事都放心让他处理。

  高寨村地处北部原区,人畜饮水困难,道路没有硬化,雨天出行十分不便。华健就多次找区上、市上有关部门联系解决,终于争取到了资金和政策,引水、修路工程终于开工。期间,两户人家因为土地起了纠纷,深夜打来电话,他就开着家里凑钱买的一辆面包车,从乡上赶到村里调解,直到问题妥善解决。以前遗留问题有不清楚的,就去请教老支书。总之一直有操不完的心。

  扎根基层、奉献基层,如今华健对高寨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他说,村民其实很纯朴,只要你做的一切,让他们觉得你是真正为他们好,他们就肯定支持你。现在,华健对工作已经熟稔很多,同时他自己也乐在其中:“基层真的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和村民在一起,我现在性格也变得乐观了,慢慢也有了成就感!”

  孔志轩:“我就是要为农村做一些事情”

  “碧空万里江如练,雏雁初飞天;家园前景谱新篇,涉世做村官。”这是崆峒镇北岭村大学生村主任孔志轩为自己写下的工作格言,在具体工作中,他也是这样实践的。

  北岭村位于崆峒镇北山的大山深处,地处偏远,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全村共125户,535人,常住人口不足300人。由于自然条件太差,所以人口外流严重,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出去打工,村里就剩下老人和孩子,学校也被撤并至崆峒镇上,北岭村成了真正的“留守村”。

  初来乍到,经过了解村情,孔志轩意识到,要解决北岭村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吃水和交通。为了彻底改变村子基础设施,孔志轩和村支书多次与镇党委衔接,争取到了崆峒镇2014年整村推进项目,这些问题被提上解决日程。目前,西沟至北岭道路硬化及提灌饮水工程正在顺利实施行,700亩荒山造林、300核桃经济林栽植工作已经完成,村卫生所改建前期工作也已完成。

  基础条件好了,外出务工村民逐渐开始回流。而且,由于村子具有饲草饲料充足、饲养基础好的优势,还吸引到外地投资者承包了村里的闲置土地,土地承包流转得以实现。

  基层工作1年多,作为农民的儿子,孔志轩丝毫没有遗忘对乡村、对基层的深厚感情:“我从小长在农村,对基本情况比较了解,我就是要为农村做一些事情。”

来源:平凉日报   作者:景丹阳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