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那次江苏之行,曲水县才纳乡白堆村大学生村官德吉央宗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在泰州海陵的农业产业园里,我第一次见识太阳能光伏电池,还看到了用它做的路灯。当时就想啊,拉萨俗称‘日光城’,光照十分充足,要是能让咱们村也用上光伏电池路灯该有多好啊!”回到拉萨的德吉央宗,就做起了她的“光伏路灯梦”。可当时的白堆村,别说装光伏路灯,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德吉央宗和结对的泰州村官王添益商量后,结合村里的情况撰写一份调研报告,向有关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先把路修起来。由于调研报告资料详实、操作性强,2012年一开春,县里的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就落地了。经过3个多月的建设,村里不仅路修通了,还装上了30盏太阳能路灯。现已成长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德吉央宗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没有这次结对,就不知道差距有多大,更难以选准发展的突破口。
同样对江苏之行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达孜县德庆镇白纳村村官卓玛次仁。细心的她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江苏大学生村官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创业富民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让我很兴奋。”卓玛次仁告诉记者,在当地,农牧业仍是主导产业,但由于自然、气候等条件的制约,农牧民虽然辛苦,但“靠天吃饭”的收成并不好。“我就想借着结对的机会学技术、学管理,把现代科技理念移植到西藏的传统农牧业中去,在雪域高原开出现代农业之花。”从看到想,再到实施,卓玛次仁的节奏很快。经过反复对比和市场调研,卓玛次仁选中了温室大棚种植草莓。在村书记的支持下,种植规模由小到大,现在村里已经有了73栋温室大棚草莓,还成立了草莓种植合作社,村民户均增收6000多元。
农业生态园、建造标准厂房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等等,这些农村发展的新鲜元素和办法,在卓玛次仁看来,是那么的新奇而富有吸引力。她告诉记者,虽然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大学生村官不能安于现状,要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不断寻找增收致富新路径,如发展合作社、拉长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建设生态工程……“在这些方面,大学生村官大有可为!”
“除了借鉴产业发展、村庄建设这些硬件之外,有没有构建新农村建设‘软环境’的设想?”面对记者的询问,墨竹工卡县的旦增曲珍若有所思地说:“在和江苏村官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我们不畏艰苦环境,能说汉语、藏语‘双语’的本领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他顿了顿,“但我们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短板,江苏村官在村务管理上有自己的创新思路,如建立村官联系卡、村文艺队等,都值得学习和借鉴。”回到拉萨,旦增曲珍就制作了自己的村官联系卡,挨家挨户地发到村民手里,让村民们有事儿“Call”他,这一招不仅让村民们尝了鲜,还增进了与村民之间的感情。曲水县达嘎乡其奴村村官殷臣辉原先觉得村民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工作难以突破。回来后发现村里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完善村务制度、加强基层党建、组建村文艺队、筹建村图书室……“一下子找到了工作的着力点和前进的方向。”
牵手结对,尽管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10多天,但相互之间的情谊却是长久的,不少村官始终保持着热线联络。“村里工作遇上啥困难了,我都会和我的牵手伙伴聊聊。”林周县江热夏乡加荣村村官加略说。昆山市大学生村官黄佳是她的结对对象,当加略把村里的贫困户巴桑措旺小孩冲多上学有困难的消息告诉黄佳时,黄佳决定从自己不多的收入中每个月拿出200元资助冲多一直到上大学。江热夏乡连巴村村官罗布卓玛也通过和结对村官、昆山市锦溪镇卫星村党支部书记朱喜华联系,为村里的低保户央金卓嘎、西洛、其米拉珍等人的孩子找到了来自昆山市民的爱心结对,使这些孩子沐浴着来自远方的温暖。
拉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认为,牵手结对活动,为拉萨大学生村官拓宽了眼界和思路,提升了岗位履职能力。“村官跨省区牵手,打开了理念一扇窗。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