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8日,湖北省竹山县东川村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确定为“全国大学生村官创业研究基地”。两年来,竹山县依托研究基地平台,按照“立足竹山、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发展思路,突出“示范带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创业指导、互动交流”五大功能定位,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全方位支持。
优化创业环境,完善政策扶持。围绕破解创业难题、强化创业保障,竹山县在溢水镇东川农业高效示范园内开辟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区,投资200余万元完善创业区内水、电、路、沟、涵、渠等基础配套设施,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县委组织部还针对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大学生和退伍士兵等不同青年创业群体,整合各类资源,会同多部门联合研究配套政策,制定出台了操作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强的《竹山县青年创业指南和政策汇编》,成为青年创业的“掌中宝”。在资金扶持方面,主动对接省市县有关部门出台的涉农和创业扶持优惠政策,依托省里出台的“扬帆计划”和“田园小康”等政策,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截至目前,竹山县共为5名大学生村官、19名返乡创业青年和多名农村实用人才提供1-10万元不等的贴息贷款,创业贷款和资金扶持金额达300余万元,极大推动了大学生村官创业步伐。
交流碰撞火花,激发创业热情。为消除村官创业的畏难情绪,使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村官变“心动”为“行动”,竹山县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县内创业园和湖北钟祥市、武汉星光村、陕西户县、安徽小岗村等地实地参观考察,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交流会等形式让大学生村官与当地产业大户、创业老板互动交流,亲身感受创业成功的乐趣,使其获得创业动力。对已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村官,分别明确县乡村技术骨干作为指导主体,实行“多对一”跟踪式的创业指导,从而增强他们的创业底气。2008届大学生村官黄德雁,一直有创业的意愿,但看到其他村官都在为编制奔波考试时,一种“随大流”的想法使他一直没有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但通过多方位交流互动后,他成为县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大学生村官,以生态有机蔬菜种植作为自己的第一个项目,并成功掘取到创业的第一桶金。
创新培训模式,实施体验培训。如何让培训效果更加明显,如何让参训学员学习效果更明显,竹山县委组织部多次进行调查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告别以往传统培训模式,创造性地在“全国大学生村官创业研究基地”开展体验式培训,吃农家菜、住农家屋、俯下身子向基层干部学、挽起裤腿到研究基地锻炼,逐步建立起一套“室内教学与实地操作、专家讲座与师傅指导、理论学习与基地实践”相结合的全新培训模式,这一做法引起人民网、新浪网等全国各大网络媒体高度关注。截至目前,研究基地先后邀请技术人员、“最美村官”、土专家、基层好公仆代表等现场指导,成功组织22批次培训,培训大学生村官、农村实用人才、返乡创业大学生和退伍创业士官等共计1600人次,促使创业团队不断壮大、创业热情不断高涨。
依托网络平台,建立官方网站。为助力村官创业产品外销,竹山县政府出资注册了“全国大学生村官交流信息官方网站”,网站于2013年12月通过国家工信部审查备案上线。作为以政府名义注资开办的村官交流信息官方网站,以其独特的视角第一时间传达政策法规、宣传创业典型、提供技术指导、开展互动交流,网站一经上线便得到了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的称赞,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和“网易新闻”等重量级媒体也先后给予关注报道。
创新创业形式,实施电子商务。竹山县资源丰富,可加工可推广的土特产很多,但让当地人说出几个产品品牌却有点难,如何解决县内产品外销的问题?电子商务应运而生。该县在村官创业交流官方网站内开辟专栏,对土特产品集中展示,结合网购发展趋势,创造性地在淘宝网上开设特产展销直营店,实现了从传统实体经营到网络营销的大跨步。研究基地为严把产品质量关,还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产品质量审查程序“企业产品—部门检验—审核通过—部门认证—基地推广”,对通过层层审查的产品由研究基地负责包装、图片制作、简介撰写、二维码生成、网络展示、售后服务等工作,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严谨细致,确保网络推广产品质量信誉有保障。这一突破性的举措得到了周边企业的高度认可,竹山喻来福公司总经理兴奋地说:“以前我们生产了好东西,还要自己到处跑推销,太累了,现在可好了,有了这群年轻的娃子给我们提供配套服务,我们可以专门搞生产了。”截至目前,该基地通过网络销售帮助3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实现销售收入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