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江苏南京大学生村官创办全省首家乡村地接旅行社
2014-11-17 08:43:00

李飞创业

李飞创业

  通过网络帮村民卖西瓜,用手机“电子导游”指引游客下乡找路……把时尚的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土气的农家乐经营户相“联姻”,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一个叫李飞的“85后”大学生村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012年10月,他创立了我省首家乡村地接旅行社,两年来已经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带动地方经济增收超600万元。在传统旅行社组团游份额和利润下滑的大趋势下,他们的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却“神奇”地逐年翻番。昨天,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生意经。

  用网络帮村民卖西瓜得到创业灵感

  2007年,我从扬州教育学院毕业,来到江宁横溪街道云台社区工作,先后担任会计、党总支副书记。

  横溪西瓜远近闻名,但很多瓜农除了在路边摆摊之外,不知道该往哪里销,而不少城里人又四处找寻哪里能买到正宗的横溪瓜。我就找人做了个网站,每天下到田间地头,收集最新的西瓜、草莓、油桃等农产品信息发布在网上,为网友在线答疑,不少人“顺藤摸瓜”找了过来。

  两年多的时间,通过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就达10多吨,销售收入100多万元。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越来越红火了,2012年4月,江宁区“五朵金花”开村,随后的“五一”小长假,3天就接待了游客近3万人。当时我就想,为何不做一家横溪乡村旅游地接社,为到横溪的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呢?我迅速写了项目计划书,到街道领导那里毛遂自荐。当年10月,在街道的支持下,我牵头创办了南京飞跃彩虹旅行社有限公司。

  这两年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同质化严重、利润低、知名度低、创意缺乏、人才缺乏、经营分散、管理不健全等。我觉得,必须用先进的理念来改造这个产业,进行资源整合、提升内涵,做专业的乡村旅游地接及产业集成服务商。

  整合资源,牵头成立“乡村旅游联盟”

  公司成立之初,就只有我一个“光杆司令”。情急之下,我想到了一个在旅行社工作的发小,就去拉他入伙,当时他年薪已经10万了,而我什么条件都开不出,只能凭美好憧憬“画饼”。最终他被打动了,从大城市回到了小乡村,帮我创业。

  一开始,为了吸引农家乐经营户和我们合作,我们不拿一分提成,免费带客上门。即使是这样,还是有经营户思维转变不过来,总以为我们从中赚差价。印象最深的是一年春节,我帮某度假山庄接了一个几十万元的企业年会,但没想到老板竟然撇开我们,自己去和企业谈合作。不过他做完这单后,就青黄不接了。慢慢他认识到,只有“抱团”才能共赢,最终又来赔礼道歉,主动要求合作。 整合了当地的农家乐、度假村、景区等乡村旅游资源后,我们牵头成立了“横溪乡村旅游联盟”,陆续和42家旅游企业,82家农家乐和23家民宿签订了合作协议。设计了多条特色旅游线路,统一通过我们的营销平台推广。

  随着业务量越来越大,人手告急,我又想了一招,跑到大学里请外援,把我们公司作为相关旅游院系的实践基地。学生们除了当兼职导游,还帮我做了很多事,比如南农大的乐队周末来村里开音乐节,人气爆棚。我们的宣传册、微博、微信,都是学生在打理的,他们想象力丰富,经常有出奇不意的效果。我也从中物色人才,充实队伍,现在整个团队一共7人,全都是横溪本地的大学毕业生。

  给乡村游注入文化创意的“灵魂”

  乡村旅游,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总着带着一股“土气”。而我想做的,就是让它也能变得很有文化内涵。

  乡村景色秀美,但乡间小路七拐八弯,很不好找。我们找到南师大地科院的龙毅教授团队,请他帮我们建设了“甜美横溪”智慧旅游导服系统,2014年2月份正式上线,游客只要下载这个APP到手机上,就像带了个电子导游,它能帮你指路,给你推荐好吃好玩的,用户还可以点评农家乐,系统根据口碑自动排名,目前已经有1万多次的下载量了。

  我们还给经营户出主意,让他们走差异化竞争路线,现在村里农家乐、高端精品酒店、青年旅舍、帐篷营地、乡村酒吧和拓展基地都有。依托这些资源,我们和学校合作,组织学生来开展军事化训练、团队拓展等项目;和城里的组团社合作,请他们重点带一些老年游客过来休闲养生,有的老年人一住就是一周;和影楼合作,让他们带客来拍婚纱照、情侣写真。在这些创意旅游产品的带动下,即使不是节假日,村里日均客流量也能达到两三千人。

  事实证明,文化创意不仅给乡村旅游注入了“灵魂”,而且利润率也比传统地接产品要高出很多。2013年时,我们的主营业务收入还只有253万元,今年1—10月份已经有450万元了,其中创意旅游产品占了七成,利润也从一开始的5%上升到了20%,明年营业额有望再翻一番。

  【专家点评】

  顺应时代浪潮,创业才有生命力

  江苏省中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省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会长丁庆元说,近年来,旅游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传统观光游向深度休闲度假游转型升级。可以说,李飞十分善于抓住机会,顺应时代浪潮。他的创业可以说比较成功,对传统的旅行社也是个启示。

  过去大部分的组团游是走马观花,旅行社提供的路线大同小异,游客可看的、可玩的东西都差不多。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游客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细分化,不仅满足于去一个地方拍几张照片,吃一顿饭就走,而是希望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放松身心,“慢下来、住下来”。

  作为一名“85后”大学生,李飞敢想敢做,跨界整合资源、借力网络、新媒体、高科技,给原本零散、同质化的乡村旅游,注入了灵魂和生机。他不满足于简单地把客人拉过来挣点“中介费”,而是致力于做创意旅游,做长做大产业链,细分受众群体,让家庭型游客来“度假游”,中学生来“拓展游”,老人来“养生游”,新人来拍“旅行写真”,不仅延长了游客的游玩时间,也带动了当地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的发展。

来源:南报网   作者:李子俊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