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江苏省新沂市,“花样年华”根植千家万户,为老百姓捎上财富、欢笑和温暖。
“花样年华”是该市139名大学生村官共同打造的闪亮品牌,是他们开展创业富民、文化惠民、公益助民行动的“群体标签”。“花样年华”网站2011年3月创办,“花样年华”艺术团2012年10月组建,“花样年华”慈善集体2013年3月成立。当地群众深切地感受到,“花样年华”这一青春的代名词,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是那样的亲近、贴心、密不可分。
村官网站,“毛头小伙”名声大噪
新鲜冷冻的藏香猪肉、整齐排列的草鸡蛋、真空包装的黑豆,还有时鲜蔬菜、无花果干……一件件新鲜的农产品被“挂”在“花样年华”网上。2011年3月,大学生村官杨凯、杨硕、张新、郭海军投资30万元注册成立“花样年华”商贸有限公司,同时成立了“花样年华”网站,旨在整合大学生村官的创业产品,以“花样年华”品牌统一进行包装,通过在线商城和线下销售两种方式对外推广。如今消费者一看到“花样年华”,就知道是大学生村官的产品,就会联想到绿色无公害,大大刺激了购买欲望。前不久,叶庄村大学生村官纪岩成在“在线商城”里发布了一款“圣泉湖湖心小岛鸭蛋”,虽然每枚单价达到1.1元,却创下了销售超万枚的纪录。
为了保证创业产品的质量,呵护大学生村官品牌,新沂市的大学生村官们走上了抱团创业的道路。港头镇11名大学生村官在板桥村联合成立青色满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利用大棚种植芹菜、西瓜、花菜、辣椒等无公害蔬菜,一经面市,便门庭若市,平均每亩效益6000多元。
起初,合作社刚成立,推广新技术遇到不少阻力,村民王问增说:“我种了一辈子的蔬菜,难道还不如几个毛头小子和丫头片子?”虽说板桥村的芹菜远近闻名,但农户大多是自产自销,产品包装简单粗糙,很难打开销路,即便有经销商上门收购价格也很低。
农民很实在,认干不认说。针对群众的疑惑,大学生村官在生产和销售两方面同时发力,胡潇然、张鹏超主动请缨,以推广栽培新技术为主要内容,定期开展“农事论坛”,邀请致富能手介绍经验,组织村民到合作社观摩。蒋华山、吴昌杰则发挥大学时选修市场营销的优势,利用QQ群、微博等现代营销方式,积极参与“微博村村通”行动,不仅为农产品增加了销量,也打响了当地瓜菜品牌,从此蔬菜不再低价贱卖。青色满园果蔬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为当地56名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带动了20多户群众创业致富,并帮带6户困难群众、入社社员人均年增收2500元。
“大学生村官各自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优势互补,拧成一股绳,就开辟了一条创业、富民、富村的‘三赢’之道。”新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郝其琪说。
艺术团队,各自亮出独门绝活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近日,新沂市“花样年华”大学生村官艺术团镇村行演出在时集镇举行,近千名群众驻足观看。
大学生村官送文艺下乡,对于农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感受。此次镇村行演出,大学生村官艺术团和新沂市歌舞剧团、柳琴剧团合作,为当地群众奉献了一场场文化盛宴。
2012年10月,大学生村官苗中元、陈娜等文艺骨干提出了组建大学生村官艺术团的构想,首批报名的46名大学生村官,按照各自特长分为歌唱、舞蹈、曲艺和小品四个小组。大学生村官郭海军告诉记者,演出节目单不再由剧团自说自话,而是让群众做主。艺术团每次演出结束后,都与老百姓互动,听听大家的意见,真正实现了群众想看什么就演什么的良性互动。新安镇新北村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金杨创办广播《新北之声》,使“小喇叭”成为村民生活中少不了的“美味”。体育专业毕业的翟大迪利用专业特长,在村里搞起了体育俱乐部,让村民在闲暇之余享受城里人的乐趣。阿湖镇大学生村官相继开办“农家论坛”20多期,为村民提供手工制作、法律常识、生活保健、心理疏导等专题讲座,受到普遍欢迎。港头镇大学生村官成立“农无忧”助农服务队,把每月10号作为“助农日”,通过定期服务和热线应邀两种形式,为村民提供农活、调解、维权等方面的免费服务。
“我愿用青春化作春泥,在天地间,增添一抹春晖……”一曲《青春翱翔——大学生村官之歌》在陵山沭水间回荡,一个个文化音符在广袤乡间律动、跳跃。
倾心公益,一抹亮色温暖城乡
奉献的青春最美丽。新沂市的大学生村官们在练就干事创业本领的同时,也用自己的真诚书写着 “心系群众、贴心为民”的大爱故事。
薛松,窑湾镇2010级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发现骆马湖水上救助资源有限,渔民的生命财产难以得到及时救助。于是,她组织当地渔民成立了民间水上救助队,带领数十名村官风雨无阻地为安全站岗值班。至今成功救助落水者11人,协助打捞沉船9次。
马陵山镇村官熊洁竹,入村以来一直帮扶一个眼睛近乎失明的残疾女孩。该女孩从小父母双亡,熊洁竹多方联系使女孩顺利进入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而且每半个月都会开车接送女孩上学。如今女孩取得了初级按摩师的资格,每个月有了2000余元的收入,女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熊姐姐是我最亲的人”。
唐店街道的韩晔阳,创业致富后不忘群众,近两年来每月都给八户村一位67岁的孤寡老人送上300元生活费,2012年八户村通自来水时,他主动为10多户五保户承担了每户150元的水表费。
双塘镇大学生村官自发成立了“太阳花爱心团”,在沙沟村建起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站,为村里贫困儿童送上学习文具,同时帮助一些空巢老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新店镇6名大学生村官创办了苗圃场,为一名艾滋病患者提供就业岗位;瓦窑镇的村官与一名兔唇孤儿结成了爱心帮扶对子,从生活、学习、思想上给他提供帮助;棋盘镇大学生村官刘银屏经常到留守儿童家做免费辅导……
一名大学生村官就是一颗种子,他们服务基层群众,传播精神文明,用自己的行动奏响了一曲动听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