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好书记的“好蔬记”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2015-03-10 09:02:00

  三月里,望着自家竹林里蹭蹭冒出的笋尖,金新民,这位宁国市仙霞村的老笋农,又觉得有了盼头。

  “今年不用担心早笋没人要,也不用起早贪黑挑着卖了,有人专门到家里来收。”金新民乐呵呵地说,这一切多亏了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叶鹏。

  而叶鹏还有一个身份是“宁国市好蔬记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这个公司的“特别”在于是安徽宁国9名大学生村官抱团创立,通过搭建电商平台,注册“好蔬记”品牌,帮村民把土特产在网上销出去。

  九村官抱团创业

  仙霞村,宁国市早笋的主产区,家家户户以卖笋为生,然而没人料到,去年村里的早笋竟然卖不出去。

  村里人损失惨重,金新民就是其中之一,家里一万五千斤的早笋,不仅连往年的零头都没卖到,甚至沦落到送人挖都没人要,因为4毛5一斤的人工挖笋,在市场上连3毛5都难卖,金老汉硬生生地看着本可赚钱的早笋成了林。

  这一切,被去年8月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官叶鹏看在了眼里。

  在走访中,叶鹏发现宁国土特产除了山核桃,其他土特产销售并不系统,很多靠的只是村民每日肩挑到集市零卖,宁国山路崎岖难走不说,往往收益也很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里萌芽:为何不为这些土特产成立品牌,增加附加值,在网上卖呢?

  比起单打独斗,叶鹏决定倡议其他大学生村官共同抱团创业。

  “宁国市的土特产不少,如果每个村官各干各的,很难形成气候,相反宁国有完善的村官网络,抱团创业更能放大村官品牌效应。”叶鹏说。

  与叶鹏有同样想法的大学生村官杨露露和徐俊很快加入进来。“方塘乡主产香菇,但是收购的都是南京等外地人,收购价被压得很低,村民没有利润可言”,徐俊说他也想借助平台帮村民扩宽销路。

  很快9名大学生村官走到了一起,抱着为民致富的梦想,他们给品牌取名“好蔬记”,谐音“好书记”。

  “我们立志做一名‘好’书记,也想‘好蔬记’起到为民致富的目的。”叶鹏说。

  “九零后”冲锋市场

  叶鹏、徐俊、杨露露……9个大学生村官,平均年龄25岁左右,是一个“90后”团队。

  “因为年轻,很多人认为我们是在闹着玩。”徐俊说,但在“好蔬记”团队心中,互联网是对“三农”的一次重大机遇,以数字化、信息化、工业化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也应该是新时代大学生村官用来服务农村、农民的新举措、新责任。

  团队里每个人都铆足一股劲干事。根据特长分工,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搜集农产品信息,分头准备项目策划、公司注册、执照办理、logo及包装设计、宣传推广策划……仅仅2个月的时间,2014年12月31日,宁国市好蔬记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就顺利成立了。

  “我们主要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从农户那收购农特产品,经过质量筛选、加工、认证等程序,最后通过淘宝销售给消费者。”叶鹏介绍,打通网络销路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如何打通关键环节?“好蔬记”团队充分挖掘发挥了大学生村官品牌的优势,多次向宁国市团市委、妇联、商务局等部门争取项目,成功抓住宁国作为阿里“淘宝村”的省内首家试点县契机,参加了团省委驻浙江“徽土文化”农特产品展销会,让“好蔬记”与消费者见了面,打响了知名度。

  “我们产品质量好,价格公道,开店不久就有了回头客。”负责销售的大学生村官卢梦婷告诉记者,一位在马鞍山社区工作的顾客,购买后觉得品质好,不仅多次回购,春节还组织社区的人进行了集体团购。

  如今,点开淘宝网好蔬记网页,短短三个月,好蔬记已经获得五颗红心,累计浏览量超5000人次,线上成交量超过200单,营业额成交4万元,线下营业额1万元的好成绩。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宁国市岩山竹笋专业合作社,是目前“好蔬记”团队合作的第一个合作社。

  在“好蔬记”团队的建议下,这个以给企业供应鲜笋的合作社,尝试了让社里笋农将鲜笋做成笋干,放到“好蔬记”的网上卖。

  “效果挺好的,提高了笋子的附加值,又扩宽笋子销路,对合作社的农户来说也是增收了。”合作社负责人杨茂彪说,下一步,他还想跟“好蔬记”团队进行有机食品的合作。

  目前,“好蔬记”团队已经带动了上百村民共同致富,这一成绩获得了多方的认可和支持——春节刚过,宁国市委组织部就给“好蔬记”团队授予了“宁国市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的牌子;宁国市河励溪街道办事处也决定免费为“好蔬记”团队提供河励开发园区办公场地……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齐雯雯 段清雯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