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山里的土特产能销往全国,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近日,记者走进康县白杨乡桂花庄,大学生村官刘慧兰正在自己经营的电商实体店内整理一些土特产,她这样说。
刘慧兰所在的桂花庄位于康阳路百公里生态旅游风情线47公里处,因村内有一棵近1500岁的古老桂花树而得名。村里还盛产核桃、木耳等许多原生态的土特产,但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畅,销路不通,当地村民始终富不起来。
2014年3月,响应全市发展电商助农增收的号召,刘慧兰在村里开起“枫林桂花庄土特产”网店,主要销售木耳、香菇等当地的原生态农特产品。仅去年,刘慧兰的网店线上销售达3万多元。与此同时,刘慧兰努力让更多的农产品“触网”,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
“我们村地处偏远山区,农产品销售很不方便,有了大学生村官的帮助,自家种的土特产就能够销往全国各地了。”一位村民这样说。据介绍,现在不少农户主动找上门,希望刘慧兰帮他们卖农产品。
更让刘慧兰信心十足的是,2013年以来,桂花庄被县上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通过综合利用村内山、水、石、古树等独特的自然资源,现在已成为了一个“村在景中、景在绿中、人在画中”的具有康县南部风情的原生态旅游景区。如今,每当金秋时节,桂花十里飘香,引来不少游客观赏。
“来这儿的游客一天天多起来,不少外地来的客人走的时候都会买点土特产。”“乡村旅游+土特产销售”,这样的模式让刘慧兰很满意。如今她将自己的网店规模一点点扩大,把当地妇女的特有“手工”制品收购来在网店代销,很受游客青睐。
除了销售农产品,刘慧兰还积极为在农村基层发展的青年提供学习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机会,指导他们开网店。“我希望能够发动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让农产品销售的‘网路’更宽广。”刘慧兰说。
记者感言:
我市是农业大市,物产丰富,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电商的基础雄厚,在全市全力推动电商扶贫的浓厚氛围下,农村电商已经到了大力发展的时机。而分布全市的大学生村官,年轻且有思路,对电商具有天然的接受能力,又熟悉农村,正是做好农村电商扶贫的最佳人选。我市将大学生村官作为启动农村电商的主力军可谓慧眼独具。期待有更多像刘慧兰一样的大学生村官驰骋在我市农村电商扶贫的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