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与一般创业村官相比较,他们的胆子更大、整合资源的能力更强、产业形态更现代、目光也更为长远。这些被称为“农庄庄主”的村官们,有着一个鲜明的共性特点,那就是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始终把富民惠民的责任揽在怀里。我们介绍他们的创业历程和成长足迹,不是要大家一味地模仿和克隆,而是希冀通过解读这些“样本”,在农业转型发展方面多些思考、多些探索、多些实践。毕竟,不是任何人都能玩得转农庄的,还是因人制宜、靠船下篙的好。
离岗不离村,小村官变身农庄总经理
——北京延庆大学生村官袁超平的新征程
上周末,北京市延庆县康庄镇太平庄村喻海农庄格外热闹,一场喜庆的农家婚礼正在热热闹闹地举办着。“李姐,你负责音响设备,不能出岔子。”“王哥,待会去仓库再拉一车啤酒饮料,仪式一结束赶紧摆上桌。”……忙碌的人群里,一个体型瘦小的年轻小伙通过麦克风,有条不紊地布置着工作。这个小伙的名字叫袁超平,1个多月前还是村里的大学生村官,现在身份变了,成了喻海农庄的“当家人”——总经理,全权负责农庄的运营。
“小村官”变身总经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得从3年前说起。
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云南男孩袁超平,2012年7月,来到延庆县康庄镇太平庄村担任大学生村官。“我在家里是老幺,是被长辈们宠大的,犯啥错误都有人兜着,从小就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爱冒险,爱尝试新鲜事物的习惯。”袁超平说,正是这种习惯,改变了他的青春轨迹。
刚到村两个月,他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办农家院。
原来,通过一个多月的考察,袁超平摸清了太平庄的村情,并对村庄的未来发展有了一定的思考,“村庄以前靠种玉米,后来发展草莓、葡萄种植采摘,产业形态慢慢地走向了农业+旅游。”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遇到采摘游客跟他打听:“哪儿能吃饭”,这也给了他很大启发。为此,他专门搞过实地调研:太平庄靠近野鸭湖、康西草原等景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太平庄及周边几个村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农家院。为什么不发展乡村民俗游呢?他跟村民们交流搞民俗接待的想法,因担心风险太大,村民迟迟没有行动。有闯劲的袁超平决定:工作之余,自己开办农家院。
说干就干,袁超平以每年7000多元的租金,租下了村民的一个院落,经过改造装修,2012年9月1日,太平庄村“大学生村官农家院”正式开业。“这是村里的第一家农家院。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尝试一下太平庄村发展乡村旅游能否行得通。没想到,很快,农家院的生意就做开了,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游客常常爆满,就连北京很多高校相关负责人也慕名前来,纷纷把农家院确定为暑期活动基地。
然而,袁超平并不满足于农家院的成功,他心里想的是如何带动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由于袁超平的示范效应,去年3月初,村里的女强人丁玉玲主动找到他,商议投资建设一家集餐饮、住宿、会议、农产品采摘于一体的“乡村酒店”——喻海农庄,并邀请他加盟。“这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锻炼机会。”去年5月,袁超平关掉了自己经营了一年多的农家院,全身心加入喻海农庄,担任总经理一职。
“在农庄,我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和市场营销。”变身总经理后,袁超平比过去忙多了。“周末和节假日,游客往往扎堆涌过来,调剂房间成了最幸福的烦恼事。平时,则要想点子解决‘住不满’的问题。”为了解决“撑死与吃不饱”的不均衡问题,袁超平积极挖掘老年客户,主打养生牌。他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成功发展了一批长期客户,同时,还借助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进行饱和式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推介效果。“当然,我在村里的工作,从没有敢耽误一分!”对于村官的职责,袁超平始终有清醒的认识。
今年6月,任期届满的袁超平,没有选择去就业市场重新找工作,也没有选择复习备考公务员,而是选择留在太平庄村。离岗不离村,由原先的专职大学生村官,变身农庄专职总经理,全身心投入到太平庄村的民俗旅游接待工作中,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接下来,我们考虑用‘大庄园与小农户合作’的模式,在村里发展更多的农家小院。”袁超平说,让整个村庄走上乡村民俗游的道路,是他当村官以来的梦想。他愿意为此一直去打拼。 周 林
江苏扬州:80后村官打造现代版“桃花源”
走进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街道四联村的“梅源居生态农庄”,一片生机盎然:大棚内芹菜、西红柿等蔬菜长势喜人,鱼塘边一群游客正悠闲地垂钓,小鸡在院子里争相追逐觅食……而这一切都是80后大学生村官郑姗姗,7年扎根农村辛苦创业的结晶。
2008年,从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毕业的郑姗姗,在邗江区当上了一名大学生村官。7年时间,身边的村官同事换了一茬接一茬,唯独郑姗姗一直守着自己那块200亩的“宝地”不挪窝。郑姗姗称,因为自己捡到宝了。“当时这地已经荒了两年,没人交租,也没人敢接,成了烫手山芋。”
郑姗姗说,看到这块荒地,看着群众们失望的眼神,她觉得,摆在眼前的是困难,但或许更是机遇。
于是,她多方筹措资金,租下了这200亩地。并且成功说动了安徽老板梅先海投资800万元,共同打造“梅源居生态农庄”。
经过3年的紧张筹备,2013年,梅源居正式开张了。这是一个集现代生态农业观光、餐饮休闲度假、绿色美食、生态放养、垂钓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休闲农庄,分为都市休闲农园和有机生态农场两部分。其中,都市休闲农园主要发展观光农业,包括现代农业展示区、农家作坊区和农业休闲区,游客可以斜卧花田赏景、听音乐,也可以体验农耕采摘,还可以露天垂钓,享受烧烤美食,体验户外厨房的自由惬意。而有机生态农场主要生产纯绿色有机农作物,分为蔬菜生产区、生态林果区,使养殖与种植构建成一个良性生态链,保证农庄出产的农副产品真正安全、健康。
由于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梅源居开张仅一年就盈利了。2014年,从扬州、南京、镇江等地来的游客已有2万人,还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就业及农副产品的销售。
据悉,下一步,郑姗姗打算增投500万元,在农庄内建设水上民宿,打造现代版的“桃花源”。将来,游客们可以白天扶犁耕地、入户品肴,晚上临水而居,枕月而睡,真正体验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情趣。 曹萌怡
湖南祁东:“幸福农庄”情系贫困孩子
湖南省祁东县,有一户偌大的农家庄园,成片的山林,各种果树成行成列,成群的乌鸡来回穿梭……这里就是祁东县双桥镇洋湖村大学生村官周文打造的“幸福农庄”。
2011年9月,周文大学毕业后,来到洋湖村当村官。完成村里工作之余,周文总盘算着应该做些什么,于是她想以“绿色、环保、生态”理念,探索出一条在农村发展种养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新路子。她的想法得到了镇村领导和父母的支持。
果园里还可以养鸡,一只纯种的乌骨鸡,市场价卖到三五百元。但周文没有把自己选育出来的乌骨鸡卖个高价,而是免费提供给了5户村民,为的是让村民零风险养鸡。只要有时间,她就到养殖户家中看看。
养鸡最怕得瘟疫。周文因此主动做起了“医生”,学着给鸡防疫。第一次给鸡打针,鸡在手里乱动,而她自己也是手直发抖。她按照母亲指点,闭着眼睛,一针扎下去……第二天,她就去附近村民家给鸡打针,一家一家跑,“累并快乐着”。一年下来,五个养鸡户平均增收两万多元。周文还多次组织周边村民来农庄进行种养新技术的培训,让村民全面掌握农庄多年来积累的种养技术。
“幸福农庄”面积有200亩,果树多,养殖量大。于是,周文主动跟那些在家务农的村民联系,请他们来农庄做事,按月付工资。几年下来,已有10余名村民与农庄签订了劳动合同,成为农庄“正式员工”。
周文是吃过苦的孩子,她对贫穷孩子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她利用空闲时间,多次走访村里的贫困孩子,为那些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学生建立了详细的档案,联系长沙的志愿者与村里4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负责他们从小学到大学所需的学杂费和部分生活费用。周文自己除了出钱资助外,还发起成立了贫困学生帮扶小组,每到周末,就把孩子们接到农庄,组织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如今,周文的家庭农庄成了这些贫困学生的幸福乐园。 徐昭桥
安徽铜陵:荒废山场上投资千万养羊
在安徽省铜陵县天门镇五峰村,有一家十里长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朱海翔是五峰村副书记。作为一名1991年出生的年轻人,他有着同龄人所不具备的成熟。
2012年,朱海翔如愿以偿地来到了五峰村。上任后,他就马不停蹄地启动了创业计划,可资金没着落:“当时我看上了五峰村附近的一座生态农庄,承包费12万元,可我手上只有8万。”朱海翔说,紧要关头,一群村官朋友及时伸出援手,“这个出两三千、那个出四五千,凑了4万元。”
创业的第二个年头里,除了与人合伙建设生态农庄外,朱海翔还办起了一座养鸡场。由于两个项目同时进行,资金缺口很大,到了年底,他只能挨家挨户地上门,向借款人道歉,换来他们的理解。2013年4月,为了多元化经营,他又注册成立了十里长冲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将自己的生态农庄项目以及养殖项目等资源整合在了一起。
百炼成纯钢。经过2年的艰苦创业,朱海翔终于迎来了收获期。两个项目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不仅把前两年欠的债务还掉了,还带动了6户村民来养鸡,5户村民来养鱼。”朱海翔说,今年,他又整合资金,利用村里荒废的山场,开建了一个1万平米的标准化湖羊养殖场,总投资1000万元。力图通过这个项目,把村民都带动起来,做成一个富民产业。 王 昊 白兆丹
河南淮滨:生态农庄里建花园式养老院
在河南省淮滨县芦集乡,有一个小有名气的富昌生态农庄。走进农庄,仿佛徜徉在花影婆娑、美轮美奂的花园里,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或远或近的鸡鸭鹅叫声,让人心醉。“怎么样?这里的环境不错吧,这可是我请苏州园林设计院的专家精心设计的。”说这话的是富昌生态农庄的董事长、莲花村的当家人——2009年大学生村官徐彬铭。
大学生村官,农庄庄主,短短几年,徐彬铭的人生一步步转变。
怎样体现人生价值?怎样带领群众致富?徐彬铭到村后就下定决心:建生态农庄。缺资金,他劝在苏州经商的父亲返乡投资;没土地,他流转外出打工农民撂荒的土地;没技术,他到苏州上海请专家。2009年年底,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农庄初具雏形。
“我的10亩地流转给了富昌农庄,一年租金1万元。在农庄里干活,每月工资1500元。我现在的日子,就像歌词里唱的,美着哩!”说起农庄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村民李学力一脸的幸福。
目前,富昌农庄已投资3000万元,成功流转土地3000亩,种植葡萄300亩,栽培樱花、白玉兰、大叶女贞等有机花木450亩,种植樱桃600亩、蓝莓800亩。“准备再投资2000万元,在农庄内建一个花园式的生态养老院,让周边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农村养老事业做贡献。”徐彬铭满怀信心地规划着他的生态农庄梦。 信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