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张璇:扎根农村投身精准扶贫 奉献青春引领群众脱贫
2017-07-06 11:06:00

  

张璇参加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张璇,女,1987年6月出生,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鸡峰镇长沟村原党支部书记。2012年9月省考招录为鸡峰镇长沟村大学生村官,任长沟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在工作中她敢想敢干,设身处地为村民做事,2013年10月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推选为长沟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任职期间带动村级经济发展,为百姓排忧解难,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实绩明显,先后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华全国青联委员、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优秀十佳村民贴心人、甘肃五四青年奖章、甘肃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甘肃省第五届道德模范、陇南市道德模范、市政协委员及优秀大学生村官等荣誉称号。

  大山深处的责任与坚守

  鸡峰镇长沟村位于县城南边,属于典型的偏远的贫困山区。由于道路不通,长期处于半封闭式生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通信靠吼,交通靠走;房屋破旧不堪,村里臭气熏天。”是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来村之前,当地的贫困对张璇来说只是一组印在纸上的数字,按照党组织的分配,到村里任职后,她才有了切实的感知:整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村民种植的中药材和养殖的土鸡、蜂蜜全得靠马驮和人背才能运送出去。有的村民外出打工挣钱盖了房,可进到屋内,却看不到几件像样的家电。

  以勤苦为本,沉下身子融入农村。初来乍到,村民总是对她报着怀疑的态度,总感觉有一层看不见的膜隔在中间,对此张璇总是挨家挨户去坐坐,拉家常做家务。她住在村里,向村社干部学习,向村内能人学习,渐渐与村民打成一片,学到了一些农村工作经验。几乎,村里的各项日常工作她全包了。例如:党建、办理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等等。有一次,村民王九九由于丈夫病逝,小孩又未成年,生活异常艰难。张璇主动为她送去了慰问金500元,又帮助她申请到农村低保,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受到了广大村民的好评。为了让群众有任何事情可以找到她,自己就制作了卡片上面写着电话号码发给了全村人,告诉他们“有事儿就找我”,一段时间下来村民们都亲切的说她是他们的贴心人。

  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后,张璇全身心地融入农村,带着对父老乡亲的热爱,团结村两委,协调各方资源,为长沟村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工作开展中增添了浓重的色彩,为长沟村整村脱贫、为村民脱贫致富东奔西走。她深知 “水、电、路、房”等基础条件简陋是制约长沟村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实现整村脱贫的最大短板。她把给群众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看到村委会和学校破旧,一到雨天房子到处漏雨,并且村里也没有自来水,看到这种情况,她积极想办法寻求双联单位的帮助,她多次向镇党委写材料汇报,最终在省司法厅的帮助下维修了村委会、学校。协调资金为56户群众拉通了自来水。由于村里道路狭窄泥泞,她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到了县扶贫办项目,拓宽并硬化了上长沟社道路,有效破解了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在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中,为了征地拆迁及规划顺利进行,她几乎每晚召开村民大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群众明白修整村道、项目建设都是有利于脱贫致富的大好事,使村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建设中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在双联单位省司法厅的帮助下,村支部一班人天天都在跑项目、争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村党支部、双联单位和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修通硬化了通村过山外的主干道和通往各个自然村的道路,村内小巷道硬化到了每家门口,家家吃上了自来水,实施了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项目、新建了村卫生室、文化书屋,新修了文化广场,沿村景观长廊随处可见,乡村舞台等,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她天天驻村入户、走访调查,深挖每一户贫穷根源,分析总结致贫原因,通过和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沟通对接,针对每一户的实际情况制定除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脱贫计划,并于2015年率先实现了脱贫目标。

  以服务为本,电商富民矢志不渝

  村里的环境变了,但群众的收入还没有很大提升,张璇同志向党员们承诺,要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闭塞的小山村,致富路在哪?随着工作的深入,张璇发现有很多优质的土特产却没好的销售渠道,不是堆积变坏,就是廉价卖给了外地商贩。她暗想如果把这些土特产收购,精装贴牌出售,不但可以改变村里单一、粗放的经营模式,而且还能提高村民的收入。

  一次,张璇作为村官参加了首批成县电子商务培训班,使她加深了对电商的了解。从那时起,她开始打算为村里开一家土特产销售网店,用网络服务“三农”,增加群众收入。

  网店运营需要资金,无奈,她只能向父母伸手借了10万元,用于给村里注册品牌置办产品包装。可是光有资金和热情还不行,由于山大沟深,这里的村民普遍对互联网认识不够,根本没有人愿意把东西交给她在网上销售。这些没有难倒她,她开始带个小本子,挨家挨户的摸底,里面密密麻麻的的记载了全村谁家有蜂蜜谁家有土鸡。取山货时,走路还不是最辛苦的,倘若赶上下雨天,山路滑,一不小心,摔跤是常有的事。好多次,她去农户家里取土鸡蛋,好不容易装了一篮土鸡蛋,由于山路不好走,摔倒了,鸡蛋全破了,蛋液流了一地,损失还得她自己承担。爬起来提着空篮子又挨家挨户收集。自此开始白天自己先垫资一部分给农户,让村民把心放下,晚上一点一点给群众讲互联网知识,再把陆续卖出的货款支付给农户,在她的努力下,村民慢慢对网络销售产生了信任。

  当地有一个养蜂的大户李国敬,每年出产上千斤蜂蜜,一斤十五元要背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或鸡峰镇去叫卖。当时上海的一个先生在村里微博看到以后联系张璇说他全要了,按照一斤50元的价格,一次就买了4万多的货,李国敬激动的说:“活了半辈子,才知道还可以这么卖蜂蜜。”

  在张璇看来,扶贫就要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帮当地找准产业发展的方向,培养一批有能力、有魄力的农村经济能人。

  村里的贫困户宋芝林,一家四口人,母亲长年卧病在床,怎么可以帮助他们顺利脱贫一直是张璇心里横着的一个梗,通过互助协会帮助宋芝林贷款买了一千多只土鸡苗。不懂技术就找专家,看视频,自己先学会然后在一点一点的教给宋芝林。最后老人家的土鸡在网上销售一空。老人更是逢人就夸张璇好。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张璇发现村民王玉明是大学毕业生,很有经济头脑,而且懂得计算机知识,如果把他带动起来,可以有很好带动村民的作用。张璇主动找到他,当了解到他想养殖土鸡后,通过村民互助协会贷款提供了起步资金,办起了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了创业之路。

  就这样,张璇经营的电商账户也成了鸡峰镇销售最好的一家,长沟村的电商逐渐走上了轨道。2015年10月她受国务院扶贫办邀请参加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作了题为《电商走进大山深处 扶贫紧盯偏远山区》的交流发言。曾多次引来了国务院扶贫办、团中央等领导的多次调研。

  其特点是,一是为老百姓代销农产品,通过“一店带多村带多户”的网店带贫机制,与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累计帮助了1384户贫困户以及三个乡镇群众销售农特产品,确保了贫困户增产增收。二是代购生产生活用品、代缴话费及信息咨询等便捷服务,达到了既便民又省钱的目的。三是通过电商倒逼产业,依托自然优势,带领群众发展山区放养土鸡、养殖土蜂。通过电商将长沟村1万多只生态放养土鸡以高出市场20%的价格被预订一空,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农户+电商+市场”的电商扶贫发展之路。靠网上销售,村里的土鸡蛋脱销了,大家养殖土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张璇带领下按季度循环养殖,成立专业合作社4家,依靠“认领养模式”出售。产业发展了,群众的收入也有了实实在在的保障。四是省、市、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培养,2014年她带动农户养只土鸡项目有幸获得省委组织部5万元创业基金支持,她把这些钱用在村级电商扶贫服务店建设及给贫困户16户扶持发展土鸡养殖,她还各方争取项目,得到了市县农牧局对村里电商发展的支持,争取到了为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扶持资金30万元,以“合作社+电商+贫困户”带动23户发展土鸡养殖产业。五是发展乡村旅游,虽然村里电商发展火热,张璇也不满足于现状,她深知必须要对产品深加工才能让村民多赚钱,于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当地一家企业来村投资兴建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一条线基地,不仅为乡村旅游提供条件,而且能有效解决本村村民就业。她还帮助村民开办农家乐3家,制定网上订餐制,客人来了就会吃饭,就会住宿,就会购买群众家中的农特产品,户主收入翻了几番。六是她发起了“生态黑猪认购活动”,帮助贫困户13户先拿订金再养黑猪,年底以高于市场价出售。

  从土鸡蛋一个5毛钱到1.8元,土蜂蜜15元一斤到60元,土鸡一斤10元到20元的突变增收,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好处。在她的帮助下,村里贫困户、返乡青年开办网店、微店74家,解决就业岗位16人,创业团队49人,通过“网店带户”、“增收带贫”等带贫机制,带动贫困户441人产业致富,大学生15人创业。

  2016年9月召开的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她所在的草滩是重点观摩村,她在村里向来自全国的领导、扶贫专家等做了电商扶贫工作汇报。接着在全国巾帼脱贫现场会上向沈主席一行的全国妇联主席们做了汇报。

  由于城里房租太贵,她就腾出自己家里的房子,作为县城包装、发货点。粗略统计通过电商平台帮助老百姓线上销售农产品近500多万元,电商扶贫打开了贫困山区的“创新之门”“开放之门”,让广大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网络的能量,促进了贫困群众“互联网思维”的树立、自我发展理念的转变,让贫困乡村农户、专业合作社等变身网商,学网、触网、用网成为农村群众的新时尚。

  以奉献为本,真情为民不计得失

  为了激发村民活力,她提倡每月举行一次集体“读书日”活动,不识字的老人她就很耐心地读给他们听。她关心村民,热心帮助,每到节假日,都要到孤寡老人、困难老党员家中前去看望慰问,帮助他们做点家务事,给他们解决一点小问题,陪老人谈心,让他们不觉得孤独;同时,教村民学会了使用电脑、学会了用微博微信交流、反映问题及解决问题;对村里青年群体进行梳理,针对外出就学、务工、入伍、经商等群体采取建立微信群、QQ群,及时发布创业政策信息、展示家乡风貌及搭建帮扶平台等措施。在张璇的带领和不懈努力下,以前一个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贫困村,被彻底激活了。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支持着张璇的村官公益活动,给她捐赠衣服、书包、学习用品不计其数,还有给特困学生18人常年捐助帮扶,真正把温暖送到最需要关心的群众手中。

  张璇的工作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在2016年5月作为鸡峰镇副镇长候选人后,成功当选。像张璇这样扎根农村,怀揣梦想,意气风发,励精图治的村官不在少数,他们正在用年轻人的朝气和创造力,为社会服务,在基层建功立业,为甘肃陇南贫困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大学生村官》期刊第三期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