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托管 稳粮高产
2021-11-04 10:14: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毛晓雅 孙莹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一年到头忙,收到手里才是粮。丰收来之不易,丰收的密码值得细细解析。政策加持、科技助力、农机推广、良种应用……这一切,都需要高效的落地执行。专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95.5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执行者。

  秋收是盛大的典礼,是农民一年之中最有成就感、满足感的时刻。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实践打磨中不断完善,尽可能“减去”小农户的种植劣势,为其“加上”更多更全面更系统的保障,进而推动农业生产向更加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给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加上精彩的注脚。

  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且老龄化、兼业化严重,丰收的成绩是谁创造的?

  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全国小农户数量约占各类农业经营户总数的98.1%,经营耕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近七成。这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小农户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力量。如何破解分散的小农户土地经营细碎化、生产效率和效益低等现实问题,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时代之问。

  不仅如此,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兼业化越来越普遍。

  一方面是绝大多数土地都在分散的小农户手里,另一方面是留在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老龄化,如何取得连年丰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给出了完美答案。

  走进秋收的田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已很少能见到,取而代之的是轰鸣作响的各式农机。在石家庄赵县南姚家庄村,16台玉米联合收割机排着整齐的队伍开进成方连片的玉米地里,一踏上土地便如鱼得水般灵活地掉头、转弯,一垄垄玉米被快速地“吞”了进去,一车车饱满金黄的玉米棒随之“吐”出。同时,玉米秸秆切碎还田,为下一季小麦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有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如今“穿着皮鞋下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让专业服务组织替农民种地才是新潮流。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有哪些?专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服务专业户等是当前主要类型,他们各具优势、各有所长。专业服务公司和服务型农民合作社是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其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服务能力强,服务半径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组织小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其居间服务优势明显;服务专业户是重要补充力量,其贴近小农户,可弥补其他服务主体的不足。

  分工出效率,分工越细,效率越高。从本质上讲,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分工分业的必由之路,其基础逻辑在于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农业生产是门大学问,耕种防收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打磨,环环紧扣,一个做不好,就会影响全局。站在收获的田埂上,看着紧实饱满的玉米棒,往前倒推其成长轨迹,有服务组织推动良种良法落地,有细碎地块连片规模经营,有应用现代化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丰收自然水到渠成。

  前不久农业农村部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机制,是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经营方式,已成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

  田还是那片田,地还是那块地,怎么种才能实现多方共赢?

  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事,降低小农户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而其主要实现形式就是生产托管。

  目前,产中是整个产业链中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谁能替农民“下地”,谁就能在产中的服务领域赢得市场。农业生产托管作为社会化服务主要服务方式和经营方式,具有广阔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

  2017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2021年,中央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将生产托管项目资金增长了10亿元,达到55亿元,覆盖全部省份。五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资金210亿元。各级政府农业支持政策也正逐步从“补主体、补装备、补技术”向“补服务”转变。

  从南到北,不同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文造就了各异的耕作方式和耕作习惯。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出最符合当地的生产托管模式,对服务组织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的贵州省黎平县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山区丘陵,万亩良田农机专业合作社面向小农户开展菜单式、包干式水稻生产托管服务,有效化解了山地丘陵地带的种粮难题。服务有标准、收费有依据,今年,全县有3472户农民接受了合作社的菜单式托管服务。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的农吉农业服务公司以“公司+县级分公司+农机合作社+机手”为基本模式,以新装备新技术应用、高素质专业队伍、标准化作业服务为基本保障,在河南、湖北、安徽等13个省份开展多环节专业化托管服务。

  不仅如此,广东省化州市将生产托管与土地整治、撂荒地复耕等工作相结合,探索多种集中连片生产托管模式;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建立“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第三方监管+乡镇+村+实施主体+小农户”的六级托管服务管理模式,成立沙坡头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吉林省榆树市大川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统种统收分管”模式,共托管131户农户的5505亩耕地,实现粮食增产超62万斤,助农增收62万余元。

  作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农业生产托管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中国农民有着浓重的重土情结,却心甘情愿把地交给服务组织种,吸引他们的是什么?

  家家包地、户户务农,靠种地谋生的人都明白泥土的可贵,没有一位农民愿意放弃自己的土地。而农业社会化服务正实现了保留农民土地经营权基础上的现代高效农业生产。

  作为社会化服务最核心的环节,农业生产托管是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完成或协助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也就是说,地还是小农户自己的地,至于种什么、怎么种,都是他们自己和服务组织商量,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小农户手上。这在一定意义上巩固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保持了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托管土地的农户笑称自己是“甩手掌柜”,种地不用操心,都交给了“田保姆”,一年到头不用干活儿就能挣到钱。跟着托管农户一路来到他自己的土地,听到的是机声隆隆,看到的是笑脸盈盈,感受着这份热闹的同时是由内而外的震撼,禁不住击节喝彩!

  重庆的服务主体算了一笔账,小农户如果采用购买部分环节的“托管服务+自己田间管理”的方式种田,亩产可达1300-1400斤,每亩纯收益可达800元左右;而小农户自种,每亩产量只有1000斤,每亩纯收益约500元。据调查,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物化成本能降低5%-10%,生产作业成本能降低10%以上,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能提高效益10%以上,单季作物区每亩年平均节本增效150元左右,双季作物区每亩年平均节本增效300元以上。

  节本增效是一方面,农民还看重种地的“轻省”。把人从繁重的农事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是农机,而农业生产托管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据统计,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02%,小麦、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96.36%、83.73%、88.95%,三大主粮作物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率的大幅提升为生产托管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反过来,生产托管也成为盘活大量的存量农业机械,实现农机资源合理配置利用的有效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农民、服务组织与农业发展多赢的局面。

  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耕种防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高达80.6%以上,99%的机收率让小农户实实在在感受了一把农机的魅力。为了进一步规范面积计算标准,今年建阳区绝大多数服务主体的大型农机具上都安装了农用北斗终端,服务留痕,服务轨迹跟踪管理,秋收心中有数。

  如果说增产增收实现了“种得好”,那么农机的应用则实现了“种得巧”,参与生产托管的农户渐渐对托管服务产生了依赖。不仅种粮的产量和品质上去了,遇到灾害,也多了一份从容和底气。

  丰收季偏逢阴雨天,持续的降雨给山西等地农作物收获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雨太大,收割机下不去地,怎么办?成熟的玉米都泡在了水里,最怕的就是倒伏,一倒伏,品质大打折扣,就卖不上价了。农户心里都着急,但是托管服务组织一解释却让他们安心不少。原来,托管种植的玉米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抗倒伏品种,能站立半个月。雨一停,相应的排水设备悉数跟上,随即农机下地收获,托管农户的心里也踏实不少。

  服务主体的服务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服务模式到机械装备、农业技术一直在升级,他们的动力源于哪?

  有需求就有市场。需求一侧即农民对帮忙种地或种好地的需求。农业社会化服务就是在这样的市场需求拉动下逐步孕育、发展和壮大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服务业已经成为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大产业。

  服务主体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应用更先进的农机,实现更好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产出效益,其根本动力源于自身盈利和持续发展的要求。由此推动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彰显。

  可以看到,如今的社会化服务主体可不是简简单单干农活儿,而是各种高科技加持,智慧种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遥感、航拍、定位系统、视频监控……这些成熟的技术与智能的设备,让服务更高效、优质。服务越好,才会赢得更多农户青睐;种地效益越高,服务主体的自身效益才越高。

  降低成本是服务组织的另一大动力,也是其明显优于土地流转的最大优势。据调查,土地流转费占经营主体成本的20%-50%,这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相对于流转,生产托管的优势在于没有流转费,可以为新型经营主体省去一大块成本。没有了前期的资金压力,服务主体才能放开手脚,追求高质量发展。

  如果不告诉你这是在安徽,你一定会以为来到了茫茫草原。秸秆打捆机将田里的玉米秸秆捡拾干净,“吐”出一个个规整的秸秆捆。大地一片金黄,那是丰收的颜色,秸秆捆星星点点散落在成方连片的土地上,煞是好看。待收拢堆放整齐后,又似乎是一排排酝酿美酒的橡木桶。服务主体将秸秆卖给发电厂、养殖户,服务小农户、美化环境的同时又是一条生财之路。

  相比于农民的保守,服务主体更乐于探索新模式,应用新技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服务组织只有帮农民把地种好了,下一年才能续约。而要想把地种好,获得更多的收益,就要不断追求好品种、新技术,及时将装备升级换代,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商机。由此,高效、绿色、集约、专业的现代农业生产得以实现。

  实践表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服务组织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集成先进农作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采用机械化、规模化作业,订单溢价回收优质农产品等方式,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装备的作业能力和分工分业的服务效率,有效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节本、提质、增效。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过程,就是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改善资源要素投入结构的过程,也是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过程。通过对农业生产中统防统治服务,大力推广绿色、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的农药,减少农药施用次数和用量,提高病虫草害防治效果,同时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品质,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