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后续帮扶,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开启新生活 收入节节高
2022-01-25 09:36: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吴 君 乔 栋 王 梅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数据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版式设计:汪哲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

  新的一年,各地从保障增收、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入手,努力让易地搬迁安置的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编者

  多渠道促就业——

  稳定收入更安心

  腊月一到,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气温就降了下来。在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棉伙棉伴公司袜子厂,几百台智能织袜机成列排开,同时运转,“哒哒”作响。生产线上,车间班长陈鲜来回穿梭,查机器参数,装织袜彩线。

  而3年以前,陈鲜还没有任何织袜的手艺,“以前一家四口住在郧阳区五峰乡,家里地不多,春节一过我和丈夫只能外出打工维持生活。”陈鲜说。位于秦巴山脉的十堰市郧阳区山地面积占了80%以上,耕地只有10%左右,不少群众日子过得清苦。2018年底,湖北省最大的单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郧阳区青龙泉社区建成,1.5万多人陆续从大山里搬到集中安置点。

  住了这么多人,靠什么生活?郧阳区政府选择香菇和袜子作为兜底产业,当年11月,棉伙棉伴公司袜子厂成立,香菇种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也迅速建立。“2019年3月,我进入袜子厂上班,从家里步行20分钟就能到,每月能挣6000多元。”陈鲜笑着说,她的丈夫王青峰还在政府安排的技术员指导下承包了3个香菇大棚,年收入有6万多元。

  不仅如此,青龙泉社区通过盘活社区厂房、车间和办公用房,出台房屋“零租金”措施,专班协调水电路“三通”,引进翻袜、玩具、农产品加工等“灵活务工”扶贫作坊。社区居委会主任张颖介绍,针对有能力、有意愿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社区还会联系区内企业提供劳动技能培训。

  如今,搬迁户在新家站稳了脚跟,找到了致富路。“一家人都在身边,日子比蜜还甜。”陈鲜说。工厂外,不远处的香菇大棚里,王青峰正在采摘新一茬的香菇,盼望着春节能卖个好价钱。

  近年来,为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湖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在大中小型安置区发展产业园和新型业态,同时,对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的经营体,在场地租金、经营费用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其中,对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实现就业1年以上的企业,可按每吸纳1人补贴20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更好地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加强配套建设——

  完善设施更贴心

  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移动新村,整齐的楼房林立,远处的黄土地上,背坡处残存着没来得及消融的雪。“生活好多啦,以前在山沟里住,到了冬天连水管都能冻住。”68岁的村民刘芝兰坐在村医务室的门口,晒着冬日的暖阳,露出笑容。

  这个村以前在山沟里,易地扶贫搬迁后到了平川地带上。搬迁到新村后,村里有了阅览室、活动广场;再后来,村卫生室“从无到有”,还配备了常驻的乡村医生。“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刘芝兰有什么不适,走不多远就可以找到村医史润珍。

  现在,史润珍出诊随身携带一个医疗箱,“以前的医疗箱里是体温计、听诊器,现在的这个小箱子叫‘手提式一体机’。”只见这个“一体机”屏幕如平板电脑大小,侧面有8个接口,“可以实现心电图、心率、血压血糖测量等诸多功能。同时能实时将数据回传县级医疗中心,碰到疑难杂症能实时在线交流。”史润珍说。每个月,史润珍都上门对村里高龄老人、高血压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随访和用药指导。

  阳曲县从2017年开始了城乡医疗一体化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包括搬迁村在内的村级卫生室的新建和改造,加强村医的配备和待遇提升。“我们投资700多万元完成村级卫生室改造。目前,阳曲县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改扩建。”阳曲县医疗集团负责人王海娟介绍。

  目前,山西已组建各类医联体80个、省级专科联盟40个,帮扶县级医院166所,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1.3万所,654所乡镇卫生院全部配齐X光机、生化分析仪等设备。

  记者了解到,2021年山西省投入15.22亿元进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据统计,山西省安置区累计建设环境卫生设施658个,建设市政公用设施1090个,建设公共服务设施802个,建设“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设施313个。

  强化社区服务——

  满足需求更尽心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幸福家园安置区,一场培训很是热闹。河湟刺绣传承人俞兰正为安置区的妇女学员培训青绣技艺,指导数十名学员练习针法均匀和插针平衡。“参加培训的妇女普遍有刺绣基础,我重点在色彩搭配和精细化上做指导。”俞兰说。下一步,俞兰将联系刺绣公司给技艺好的妇女下订单,让大家在家做针线活增收。

  “这个培训正适合我!”村民严秀兰是第一个报名的学员,她平时很喜欢做针线活,但此前苦于没人指导,绣品“变不了现”。

  利用冬闲,三合镇加大安置区技能培训力度,已组织就业技能培训19期,培训850人次。搬迁群众热情颇高,驾驶、烹饪、泥瓦工等实用项目很受欢迎。

  幸福家园由三合镇邦业隆、翻身、窑洞、索尔干,庄科村六、七社共四村两社搬迁而组成。据介绍,“四村两社”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2016年,平安区采取“离山下川、进镇上楼”方式,在三合集镇统一规划建设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

  近年来,安置区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帮助搬迁群众适应、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安置区在幸福家园联合党支部的带领下,整合资源推行“一站式”服务,设置就业指导站、物业公司、电商服务中心、村级事务代办点、党员关系转接窗口,充分运用幸福家园党群服务中心的多个功能活动室,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党员志愿者入户走访了解搬迁群众的生活状况及困难所需,结对联系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安置区还积极开展象棋、踢毽子、广场舞等活动,组织志愿者提供放电影、送学上门等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