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她,上次和我们一起捡垃圾呢!”一次入户走访,我正准备敲门,一个村民笑着向旁边人介绍。她的介绍化解了我的拘谨,拉近了我和村民的距离。果然,动嘴千句,不如动手一次。
今年春耕前,我走访发现,一些村民在田里捡垃圾。同行的人告诉我,这是在清理残余的地膜,春耕前需要清干净。于是,我戴上手套,和村民一起清理地膜。对那些埋藏较深的,大家一起使劲挖。中午,我们围成一圈,坐在地上,就着小菜吃馒头。你一句我一句的聊天中,大家熟悉了我,我感觉自己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
去年秋天,我来到甘肃省卓尼县木耳镇寺古多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入村后第一次走访脱贫户就遇上了尴尬事。当村干部向这户村民介绍我时,女主人紧了紧抱孩子的双手,说道:“之前那个常来的干部怎么没来?他很关心我们的生活,给我们解决了好多问题。”这让我顿感压力,自己是否也能像前辈一样获得认可?
“姐姐,春雨计划的补助只有高职和大专生才有吗?本科生能申请吗?”一位女孩悄悄地问我。因为她的一句话,我把文件看了几十遍,还向其他村干部、上级部门相关负责人请教,尽最大可能帮她争取名额。一来二去,我们熟悉起来,成为了好朋友。这件事让我明白,其实和群众相处很简单,你心里装着谁,谁心里也会装着你。
前段时间,村里找来一批树苗,准备栽种在河道两侧的坡地上。村民们一听要种树,都说是好事,热情高涨,一大早就聚集到河边。眼瞅着种树工具不够,我又从村委会拿了几把铁锹和镐。“这边还有空位置,给我们几棵树。”我来回跑动给村民送树苗,一排排树木整齐地出现在河道旁,村民们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你一言我一语,这个说最近出嫁的女儿回家探亲,那个说荒地今年种上了粮食,自家新建的房子又租出去了两间……而这些都是我之前入户时他们不曾谈起的内容。没想到因为一次劳动,我们的距离又拉近了一点,看来,村民们还是更愿意接受“田间地头”式干部,一起干才是融入农村生活、走进群众内心的最好方式。
前几天,我们去村民家中发放“疫情防控基本政策应知应会”,刚进门,一个阿姨就拿了盘自家做的点心招待我,还拉住我的手亲切地说着话,让我感觉无比温暖,也感受到了这个村庄对我这个“外来人”的接纳。如今,日常走访入户时,他们有的会跟我讲在外打工的孩子,有的会带我看院里结果的桃树,有的会给我介绍新买的花花草草……
要想与群众打成一片,靠的不是说了多少,而是做了多少。在村生活忙碌而充实,我在一次次实干中成为了群众眼里的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