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95%
2022-08-24 10:41: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常钦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水稻管护正忙,北大荒红卫农场第五管理区种植户齐放却从容淡定……

  “叮咚”一声,齐放的手机收到智慧平台提醒:“最近降水偏多,请加强肥药调节,预防病虫害。”看完信息,齐放带着植保队赶赴田头作业。“靠着大数据抓田管,墒情、温度、病虫害等信息一目了然,生产更有准头。”齐放说,“种田变成了精细活,稻米丰收有保证,质量也提高了。”

  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年来,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支撑保障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菜篮子”供给充裕,“米袋子”保障有力。

  科技赋能

  农业稳产保供品质优

  “早上一片金黄,晚上一片碧绿。田间‘铁牛’驰骋,现在种粮轻松多了。”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马荃镇林溪村,种田大户吴友发承包的1700多亩农田里,各式现代化农机大显身手。“以前抢收抢种得忙个把月,现在十来天就完事了。”

  大农机助力,田野里“双抢”有条不紊:一边收割机轰鸣,金黄稻谷入仓;一边插秧机忙碌,青青禾苗下田。“旋耕机、拖拉机、收割机一应俱全,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早稻颗粒归仓,晚稻丰收在望,吴友发满面笑容……

  农机装备提档升级,助力端稳“中国饭碗”。我国可自主研制4000多种农业机械装备,水稻机械直播、玉米籽粒机收、油菜全程机械化等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

  科技助力农业结构调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怎么种,一度难倒了不少乡亲。”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滋镇丰泽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文昌,创新采用“四二模式”(四行大豆、两行玉米),带头示范绿色种植1000亩。

  陵城区通过农机补贴、技术创新,助力王文昌节本增效。“经过技术改造,一种农机两种作物通用,节肥省药,绿色防控,亩产投入少了一大截。”青纱帐里,玉米苗身挺立,大豆长势喜人,“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丰收就是增收!”今年以来,陵城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已达6万亩。

  放眼广袤田畴,各地利用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推动生产向绿,品质向优。“从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周云龙说,我国坚持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使用量连续多年负增长。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向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达到6.2万个。

  服务给力

  好技术让农民用得上

  河南省桐柏县的茶园里,黄钲荃每天忙个不停,“好技术让乡亲们看得见、摸得着。”通过土地流转、技能帮扶、务工就业等方式,黄钲荃带动周边3个村的脱贫群众200余人参与茶园种植、管理、经营全过程。

  “好技术扎根田畴,让小叶子变成金叶子。”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黄钲荃推广应用茶树标准化生产、茶清洁化生产加工等实用技术,创建返乡创业示范园,面向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种植能手等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新技术推广范围大为拓展。

  黄钲荃只是我国农业基层科技队伍中的一分子。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强化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着力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国5.6万个农技推广机构和48万多名农技人员长期扎根田间一线,开展试验示范、观摩展示、技术指导等服务,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进村入户到田,带动农业稳产保供、农民持续增收。

  “强化科技服务,不光要面对面,还要会屏对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技标准体系处处长熊红利说,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农业推广线上交流平台,农业专家成了乡亲触手可及的“身边人”。

  “大家看这个玉米叶片,叶片十分长,是高秆高穗型,十分高产……”点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农科云”咨询平台,农学博士、农业研究员化身主播,不仅在室内讲解,还会到试验田为农民线上答疑。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建设运行的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在2000多个县(农场)全覆盖应用,每年农户在线学习超过1500万次。

  走进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乡社园村,绿油油的禾苗随风摇摆,农事服务中心的飞防手正在给晚稻进行植保作业。“‘田保姆’给力,种稻有了新种法。”村民唐海燕说,从插秧打药到收割销售,服务中心全程有人管,省心省时省力。

  翻看农事服务中心工作台账:“种粮大户黄金友机械育秧100亩”“中陂村曾繁生预定无人机打药5.3亩”……作业范围覆盖旋耕、育秧、无人机打药、粮食烘干等各类需求。近年来,永新县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展生产性社会化服务,通过集中统一育秧、调度农机、订购农资、生产托管,让农户用上好机器、好技术。

  “田保姆”活跃田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建立主体多元、功能互补、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粮食生产统防统治、代耕代种、代收代储,将先进适用品种、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导入小农户。目前,全国已有95万多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面积近1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超过7800万户。

  智慧农业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区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全国累计创建9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省份、建设100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苹果、大豆等8个大类15个品种的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试点稳步推进。

  不光靠数字赋能,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种子。希望的田野里,一粒粒好种子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拿比特’西瓜,皮薄肉软,甜度高,广受市场欢迎。”前阵子,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思古桥村西瓜种植户张利民种植的西瓜新品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订单不断。“如今,选好种、用好种,已经成了乡亲们的共识。”

  “依靠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我国种业已进入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礼胜说,我国农业科技整体研发实力进入世界前列,节水抗旱小麦、超级稻、白羽肉鸡等标志性成果层出不穷,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95%。近10年,全国审定、登记农作物品种3.9万个,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

  农产品产得优还要销得好。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樱桃产业接通了数字供应链。“科技连通产销两端,才下枝头、就到舌尖,樱桃成了网红产品。”果农杨钧翔说,果园90%的大樱桃进行线上销售,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最快24小时就能送到。“我们在电商平台开设网店,销量年均涨幅接近20%,种植规模从最初的5亩增长到100亩。”

  搭上科技快车,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如火如荼。目前我国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农村网络零售额2万多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00多亿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累计创建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00多个农业产业强镇、3600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应更加重视依靠科技进步,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破除水土资源禀赋的约束。”周云龙说,下一步还要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强化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应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更多乡亲挑上“金扁担”,过上富裕富足的好日子。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