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刘老庄村:红色“福树”结出富民硕果
2022-12-09 09:0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通讯员 成 杰 邵伟程 张海鹏 记者 倪 敏 周静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刘老庄烈士纪念碑前举行庄严的宣誓活动(资料图)

  风声呜咽,诉说往事。陵园垂首,感念英雄。新四军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殉国地,一草一木都蕴藏着史诗和传奇。

  刘老庄村以全国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美丽村庄试点工作为契机,紧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整村推进、全面提升,把刘老庄村建设成为红色教育打卡地、乡村振兴示范点。

  一段战史,英雄忠勇传百世

  “儿离家已经年余……如家音回报,可惜我也不能等收了。”这是一封抗战时的家信,寄信人是23岁的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2营第4连政治指导员李云鹏,他牺牲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刘老庄村。今天,这封家信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珍贵馆藏,默默诉说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抗御日寇、壮烈殉国的英勇往事。

  李云鹏的妹妹李爱云告诉记者,1943年春,侵华日军企图合围六塘河北岸我党政领导机关。为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82人的4连与10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伪军主力在刘老庄展开激战。正如刘老庄烈士陵园正门挽联“由陕北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到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描述的那样,82名勇士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阻击日伪军12个小时。

  82棵青松亭亭如盖,烈士精神世代流芳。任时光流转,带不走人间英雄气。此战后,4连得以重建,并被命名为刘老庄连。一个不朽的番号从此诞生,传承80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新四军刘老庄连等众多英雄群体,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

  宣讲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英勇事迹几十年,李爱云激情不减。国庆节前一个星期,她就接连去了淮安市翔宇北路实验小学、淮阴小学、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3家单位,对学员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讲不动了,我的后人还要接着讲,牢记历史、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责任。”

  去年3月,刘老庄村被中组部列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后,刘老庄镇牢牢抓住契机,以刘老庄村阵地建设为“点”,投入30多万元,改造提升2000平方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以刘老庄村丁胡庄为“线”,将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与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结合,推进总投资约3000万元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以集镇区域为“面”,投入6000万元,围绕杆线迁改、建筑整治、交通优化、设施完善等方面,改造提升镇区3条总长2公里的主要街道。“感谢试点建设的机遇,现在从村到镇,面貌焕然一新。”刘老庄镇党委书记林奇说。

  当年初心,传承至今。刘老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林说了这样一件事。2021年7月的党群议事会上,村民苏炳齐、洪翠平提出,自家到村幼儿园、卫生室的门前小路状况较差,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朱林立即召开党总支会议研究,全体党员一致通过了自愿捐赠修路的决议。两天时间,村“两委”就收到了4.85万元捐款。一个月后路修好了,村里给它起名“为民路”。

  红色精神,流淌在当地人的血液里。80年来,淮阴区坚持每年向刘老庄连输送优秀青年到部队。刘老庄村党员长年坚持每年认领5个义务工,负责栽种1棵风景树、服务1个网格、联系1户相对困难群众。刘老庄村党员李友生还整理了2万多张八十二烈士历史图片,40年来定期外出宣传,弘扬烈士精神。

  一棵果树,陵园前头万木春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里,有3棵巨大的碧根果树,十月的阳光让它的青果渐渐饱满。

  1960年,外单位向刘老庄捐赠了一批树木,几年后有几棵树竟然结出了可以吃的果子。当时物资匮乏,村民常进陵园捡拾果子充饥,认为这是烈士带给老区人民的“福树”。后来,经省农科院专家鉴定,才知道“福树”是碧根果。

  既然刘老庄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碧根果,刘老庄村便将它确定为主导产业。现在,全村共种植碧根果树1100亩,其中村民种植了260亩,余下为村集体或大户种植。香庄农园老板朱海兵说,碧根果5年挂果、7年丰产,对个体农民来说投资太大、回本太慢。“我的种植园提供了200多个临时工作岗位。”

  现在,全村7050亩地已经全部流转到村集体,再由村集体发包给种植者。目前,除了3000亩地水稻,刘老庄已经发展出4个“千亩”,即1000亩林果、1000亩光伏发电、1000亩果蔬采摘、1000亩碧根果。朱林说,农村正在变农场。

  从土地上松绑的村民,端上了新饭碗。除了外出打工,村里还引进一家服装厂和一家食用菌加工厂,有300名村民在此上班,月工资在1500元到4500元之间。

  去年,刘老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07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50万元。大头依然是村集体700亩土地对外发包的租金73万元,增长点在于村集体经营碧根果收益30万元。

  随着村集体强大了,村里能为群众办的实事也就增多了。现在,本村幼儿就读幼儿园的费用、村民自来水水费、村民医保缴费(每人50元)都由村集体埋单。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张贴着“磐石行动”服务群众活动9月清单,包括理发、看红色电影、书法比赛等。

  一个决定,村民集体双增收

  2011年,刘老庄村大部分农户搬进了红色家园小区,只剩下丁胡庄迟迟没有得到改善。2021年,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启动后,镇党委和村党总支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决定实施丁胡庄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投入3000万元,打造保留乡愁记忆的田园综合体。

  “本以为这个决定是将就妥协、就汤下面,事后才知道多方共赢、妙手回春,这件事启发我们,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必须带着群众干、带着群众赚。”淮阴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这个项目,收获了“三个想不到”。

  第一是想不到项目建设这么快。项目占地总面积3000亩,仅用时3个半月就完成了项目建设。这里面既有67岁的朱林带头住在一线、干在一线,也有村“两委”干部的通力合作、全程参与。这都得益于组织振兴成效显著,全体党员干部动作快、劲头足、效率高。

  第二是想不到群众支持力度这么大。2016年,镇村就尝试对丁胡庄进行提升改造,但当时矛盾多,群众不理解,就暂时搁置、没有强制实施。去年以来,老百姓看到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给刘老庄村带来的变化,不仅积极拥护还大力支持。丁胡庄入口处的老树,就是村民刘中兵从自己院子里移出来捐给村里的,树龄已经80多年了。移栽的时候刘中兵说:“这棵树放在村口,比放在我家,更有意义。”

  第三是想不到实施效果这么好,富了村民也富了集体。首先,项目中的共享菜园已经投用,15亩150份地,自己种是每份地800元,村里代种1000元。其次,去年春节,依托改造后的初露新颜,村里在丁胡庄举办了光影嘉年华民俗灯展,吸引了周边15万人前来游玩,村集体经济增收16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十几户农户向游客售卖烤肠、瓶装水等,最多的一位农户一个月赚了5万元。

  “建设中,我们引进了多个市场主体合作办民宿、灯展等,村集体分到了三成收益。”朱林说,要说困扰,那就是村集体如何在二产项目中分享更多利润。

  去年,村集体领办130亩碧根果,只是破题的一小步,更大的动作在后面。9月30日,驻村第一书记余峰去淮安市领取刘老庄腾飞农业发展公司的执照,它是村集体领办的企业主体。该企业做的第一件事,是将村集体在本村投入种植养殖业的项目资金500万元股份化,每股1万元,允许村干部和村民入股。他表示,村干部领办、村集体入股、市场化管理,才是村集体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正确的方向。“成立公司了,就应该按照董事会章程办事,这就把村里主要负责人的经营决策行为约束起来了。”朱林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