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板凳会 | 化解矛盾我有“小妙招”
2023-04-14 09:2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期主持人:聂伟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各地到村任职选调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作为重点,深入农户家中,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

  本期我们邀请了浙江、江苏、山西、四川、陕西的五位选调生,请他们谈谈自己成功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经验与思考。

  

  本期嘉宾:

  郑天锐(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七星村书记助理)

  乔嘉伟(陕西省永寿县马坊镇翟家村书记助理)

  李晋枢(山西省河津市清涧街道范家庄村书记助理)

  李宇晨(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白马镇岱白村副书记)

  彭想(浙江省桐庐县横村镇阳山畈村书记助理)

 

  亲历了什么“突发危机”

  主持人:我们直入主题。请大家说一说自己所经历的最成功的一次调解。

  郑天锐:我们村日常调解最多的是邻居间的小摩擦,其中,修房造屋的地基之争最棘手。这类矛盾看上去是为了争一尺地,实质是为“争一口气”。我们最近就调解了一起占用邻居地基的纠纷。

郑天锐(右一)现场查看村民家地基被占用情况

  乔嘉伟:天锐的话,我特别有同感。因为“一尺地”,咽不下“一口气”,有些村民留下心结,成了一辈子都过不去的坎。我们村有翟姓两亲兄弟,因为一块宅基地吵了30多年。不光搞“冷对抗”,两家妯娌吵着吵着还动手干起架来。

乔嘉伟(中)走访村民

  李晋枢:群众的生活痛点往往就是矛盾的聚焦点。在北方,冬季供暖事关各家冷暖。范家庄村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很高,相应的民生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去年冬天,由于村里的供暖设施铺设过长且年久老化,导致供暖热量不足,为此,热力公司向我们村加压、加热供暖,导致供热成本升高,需要向村民二次收费,部分群众误以为是我们村里在变相收费,于是向政府12345投诉平台投诉,到街道办告我们的状,还把事情捅上了网,引起了舆情。

李晋枢(左二)参加村民代表会议了解民情

  李宇晨: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跟同事去动员拆迁。村民舍不得搬离住了多年的老屋,一些村民心里多少有些不冷静。我去智大爷家做工作,他远远提着水桶过来,想泼我们一身冷水。这时候,你有没有应变能力,会不会调解方法,结果就大不一样。

李宇晨(左)现场调解矛盾

  彭想:我挺好奇宇晨是怎么处理“突发危机”的。在我们阳山畈村,蜜桃种植作为特色支柱产业,有近160年的种植史,年销售收入突破1600万元。“甜蜜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兼顾个人和集体,成了矛盾比较集中的领域。我来谈一谈我们是怎么调解好发展中的矛盾,带动群众凝心聚力走共富路的。

彭想(右)与村民同劳动,及时掌握民情

 

  如何牵住“牛鼻子”

  主持人:牵牛要牵牛鼻子。面对棘手的矛盾纠纷,你们是如何牵住牛鼻子,从而妥善化解矛盾的?

  郑天锐:村民夏某修建房屋,占用了邻居程某家的部分地基,两家差点动了手。为此,我们准备了两套调解方案:一是夏某用其他地块置换程某家被占的地基。二是夏某出一笔钱,作为占用地基的使用权,地基所有权仍归程某所有。双方都觉得第二套方案比较好。但钱给了,以后两家还为此扯皮咋办?我将两家请到村部,草拟协议,一式三份(村委、夏某、程某各一份),双方签字确认,由村委见证。就这样,一场地基之争得以妥善解决,邻居重归于好。

  乔嘉伟:翟家两兄弟吵了30多年,这个“心结”怎么解开?我和村干部一起坐下来分析、研判,了解到两家的儿子小辉和小东关系不错,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我先说服小辉和小东,请他俩去说动各自父亲“坐到一张凳子上来”。镇、村干部轮番上阵,从情、理、法出发,把事情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把法律条文解释到位后,兄弟俩握手言和。

  李晋枢:供暖舆情出现后,村书记领着大家研究解决方案。第一步是沟通热力公司确保群众正常供暖,减免二次费用,并启动了供暖管道保温层改造工程,解决热力供应不足的问题。第二步,向群众表达歉意,做好解释工作,并承诺做好后续解决措施。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编写《问题告知书》在全村公示,6名村干部带领包联小队的网格长、网格员,挨家挨户做好解释工作。

  李宇晨:上门动员拆迁,村民智大爷想拿水泼我们,紧急关头如何让他冷静下来?我们村的孙主任现场给我上了一堂教学课。她笑吟吟地朝着大爷和水桶迎上去,说:“大爷,您提着水桶迎我们,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给我们过泼水节呢!”智大爷不好意思地说:“我这是今天没钓到大鱼,有点上火。你们帮我好好量面积,明天钓到鱼了请你们喝鱼汤。”大家哈哈大笑,我也松了口气,说:“大家伙当着你面量,一定公平公正!”

  彭想:伴随产业发展,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像蜜桃种植成本高、果品改良慢、村民销售难等,就是矛盾集中点。村“两委”召开座谈会,定期邀请蜜桃种植大户们坐下来,把问题和困难摆在桌面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村民们坚定了走产业致富路子的信心,大家一致商定力争将“阳山畈蜜桃”申报成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筹建季节性农产品专用销售点、开展结对帮扶低收入户家“包销”蜜桃等一系列硬核举措。

 

  怎样做好“老娘舅”

  主持人:通过成功调解矛盾纠纷,你们各自总结了什么样的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郑天锐:“清官难断家务事”。基层矛盾纠纷看似复杂,实则也是有迹可循的。结合到村任职经历,我总结了几点办法: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村“两委”要组建专门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每个村民小组召集2-3名志愿者,负责有关情况的及时收集、上报,确保矛盾纠纷在哪里,调解队伍随即出现在哪里。二是加强走访工作。村干部要常到群众中去,当好知心人,了解群众的困难,取得群众的信任,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调解才更有效果。三是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防患于未然,将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四是建立一套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大家共同遵守,营造好家庭和谐、尊老爱幼、邻里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很多矛盾自然也就没有滋生的土壤了。

  乔嘉伟:在农村,群众发生矛盾纠纷有时是说吵就吵,这个时候调解及时最重要。为了确保调解工作的及时有效,我们村成立了调解室,采取“随手调、随时调、反复调”相结合,做到倾听群众诉求、化解矛盾随时随地。我还印发了便民服务联系卡,把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全体成员的联系方式都印在上面,卡片发放到每家每户,做到“随叫随到”。

  李晋枢:当了一次次“老娘舅”后,我感悟到,第一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做群众工作要耐心要细致,群众反映的事情即便再小的事,都要快速摸清原由、高效处理好。第二必须把公开村务制度化,做好“四议两公开”,凡事多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让群众知情、知理,增强主人翁意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很多矛盾也就消弭于无形了。

  李宇晨:调解矛盾关键要做好两项功课。第一,学会用村民的话语体系。像我们调解智大爷那一次,孙主任一句笑话就“扑灭”大爷的满腔怒火。还有村民嚷嚷着:“你们先给钱,再让你们量面积。”孙主任又是一句话消弭了矛盾:“好比我们相亲娶媳妇,你家姑娘我们还没看着,哪能先找人家要彩礼呀?”当然,参与调解的村干部不光要会说话,平日里做人做事也要硬气。这往往是长期深入群众、为民服务换得来的威信。平时谁家有病有难,孙主任都会帮一把,有她出面调解矛盾,群众就很放心。第二,提前做好功课方能有的放矢。去调解前要尽可能掌握当事人全面的情况,才能和对方真正聊到一起,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彭想:我总结了一套“村民矛盾分类法”。把村民利益比作“小门”,村集体利益比作“大门”,划分三个类别。第一类是“门内矛盾”,指的是一个家庭里成员间的矛盾。第二类是“门间矛盾”,如邻里误会等,将双方拉到一起摆明道理,彼此留足情面、握手言和概率不小。最难的是第三类“小大门矛盾”,需要平衡好个人诉求、集体利益、政策约束、发展现实等各个方面。而村庄要走共富路,也必须兼顾“小环境和大气候”,不断化解“小门与大门矛盾”。为此,我们村创新有效载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议事堂”等,常态化将三类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