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江畔稻花香——访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宪
2023-06-26 17:2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聂伟 李海明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红太阳照边疆,青山绿水披霞光,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这首《红太阳照边疆》曾在上世纪60年代响彻大江南北。其中,“海兰江畔稻花香”说的就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

  长白山下,海兰江畔。六月的光东村,连片水田里,秧苗随风摇曳,满眼尽是醉人的翠绿。村党支部书记金宪是一位面孔黝黑、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他指着水田边一处“最佳打卡点”介绍说,“2015年,总书记就站在这里视察稻田,这儿成了我们村幸福的起点!”

  从幸福起点出发,循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8年来,这个朝鲜族村落向阳生长,“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7月,航天员刘洋在中国空间站上展示了光东村新貌图片,让全世界都认识了光东村。

  2020年6月,村民们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了总书记视察五年来村庄的变化。同年7月23日,总书记到吉林调研时特意提到了光东村:“收到光东村村民给我写的信,感受到了光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由衷地为边境少数民族群众感到高兴。”

  在生机勃勃的稻田边,本报记者和年轻的村书记展开了对话。

  记者:2015年7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光东村调研考察。您了解当时的情景吗?

  金宪:很遗憾那天我不在现场。每当村民们跟我“炫”起当时的情景,我都能听得出,那个下午是村民们终生难忘的时光。

  进村前,要路过一大片水稻田。总书记下车后,沿着泥泞的田埂走到稻田边,和村民、农技人员交流。当听到秋天能有好收成时,总书记很高兴,鼓励大家“中国有13亿人口,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祝乡亲们大丰收”。

  第二站,总书记走进村部,看村老年舞蹈队排练《红太阳照边疆》。队员们说,当时大家都特别紧张,但听到总书记说他熟悉这首歌,大家的紧张感一下子就消失了。总书记还为队员们点赞,“朝鲜族群众舞蹈跳得好,一招一式就是不一样”。

  总书记还走进村民李龙植家,入乡随俗,脱鞋上炕、盘腿而坐,跟乡亲们细细唠家常。当了解到村民还在使用传统旱厕时,总书记指出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总书记不仅鼓励我们,还给我们的发展指明方向。他主要对光东村提出了三点期望:粮食要打出品牌,新农村要进行“厕所革命”,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记者: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你们是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种好粮、打出好品牌的?

  金宪:我们主要打了三张“特色牌”。

  第一张是“科技牌”。请专家改良老品种,做好田间管理,种什么品种、怎么种、如何加工都有统一标准。用数字化为粮食生产赋能,田间自动气象、虫害监测仪等高科技装备可以全天候监测全村稻田的生长情况。如今,光东村是全国有机大米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和认证的有机大米基地。

  第二张是“共享牌”。和龙市和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是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地区。我们抓住契机,推出“共享稻田”,面向鄞州市民认领稻田得有机大米。2018年首次推出“共享稻田”,实现销售收入395.2万元。3年累计售出24000份“共享稻田”,销售收入达2400万元。

  第三张是“人才牌”。这几年,村里陆续回来了不少年轻人。金君的例子就很典型。他回村承包50公顷土地,引进标准化生产线,打通产、加、销一条龙,带领村民规模化、科学化种植,把过去只在本地销售的光东村大米,销往全国乃至日韩市场。

  有一组数字对比,很能反映喜人变化:2015年,我们的大米每斤售价3元。如今正常卖10元一斤,高的卖30多元一斤,“米粒儿”成了致富的“金粒儿”。

  记者:小厕所连着“大民生”。你们是如何做好“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厕所的?

  金宪:过去村民上厕所都到室外的旱厕,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木板围四边。上厕所像打仗,夏天蝇蛆蚊虫多,捏鼻子、踮脚尖;冬天零下20—30摄氏度,冻得直哆嗦,雪天还得防滑倒。

  和龙市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把光东村确定为厕所革命试点。投资350万元改造210户室内卫生间,把沿袭了几千年的旱厕全部改成了水冲式厕所,用三格式净化槽对污水作处理。2019年,又对全村厕所实行升级,变分散为集中,铺设污水管网,对村民生活污水处理进行试点改造。如今,走进村民家的卫生间,洗手盆、坐便器、电热淋浴器一应俱全,干净实用。我们还把全村的公厕进行了改造,破解群众“方便”难,让群众生活更方便。

  事实上,厕改只是光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的一个侧影。我们从“厕所革命”起步,修路、搭凉亭、建舞台、铺文化广场……人居环境持续升级,让村民们拍手叫好,“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

  记者: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新时代新征程上,你们是怎样走好乡村振兴路,画好共富“同心圆”的?

  金宪:共富路上,要有一个好班子。我们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党员学习制,制定党员集中学习计划,组织全村党员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我们升级党群服务中心,推行精准服务“一线工作法”,把党性教育融入为民服务的日常。我们注重从乡村振兴专干、退役军人、回乡大学生中培养后备力量,使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和谐融洽,2021年以来荣获“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

  共富路上,要有更多不忘初心的奋斗者。2022年7月,“光东村”跟着航天员飞上太空。今年3月,亮相中国空间站的光东村新貌图片原物、搭载证书正式由延边博物馆收藏,让延边党员群众倍感振奋。我们还在省委组织部、州委组织部支持下,把原村部改建为村史馆,展出总书记视察、光东村今昔对比等史料,激励广大边疆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砥砺前行。

  共富路上,要有更强的产业。光东村距州府延吉市25公里、距和龙市区44公里,延和一级公路横贯而过,便利的交通条件、水田风光、浓郁的朝鲜族风情……发展旅游优势得天独厚。我们写好“稻田体验”文章,在水稻田上搭起观光走廊和朝鲜族风情观光凉亭,打造集农耕体验、田野派对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区。我们写好“朝鲜族民俗”文章,把村老年舞蹈队组织起来,为游客提供民俗表演。引入社会资本成立民俗旅游服务公司,建美食餐厅、推出60户不同主题风格的特色民宿。让游客穿朝鲜族服装、坐朝鲜族大炕,与村民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2021年,村庄接待游客数达50万人次。

  共富路上,还要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土地有分红、看病有医保、养老有保障,闲暇时相约打球、跳舞,村民日子甜如蜜。总书记来前,我们村集体年收入不到1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元左右。2022年,村集体收入已经突破百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8万元。我们创新“企业+村集体+村民”模式,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群众走共富路。

  正如歌词里所写,红太阳照进了边疆,总书记的嘱托照进了大家的生活里。在村史馆里,我们树了一面笑脸墙,定格了很多幸福故事。我有信心,带着班子好好干,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让光东村鸟语花香、干净漂亮,让群众的日子愈发红火,笑容愈发灿烂。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