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到村任职选调生优秀国情调研报告评选交流会在南京召开
2024-10-25 09:0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本报讯(周静文)10月22日,2024年到村任职选调生优秀国情调研报告评选交流会在南京召开。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基层办)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福建、山东、云南省党委组织部同志和3名获奖选调生代表交流经验做法、心得体会。

  这次评选交流会,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有关部署要求,交流国情调研报告评选工作情况,推动把选调生到村任职特别是国情调研工作抓得更好。

  要以抓实到村任职为重要环节,着力推动选调生沉身静心、锻炼成长。加强教育培训,注重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将选调生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确保每人每年脱岗培训不少于12天。当前,要采取党校轮训、举办专题培训班等方式,组织选调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管理监督,压实县级党委组织部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的责任,加强对选调生日常管理,确保选调生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加强关心关爱,抓好传帮带,对每位选调生至少明确1名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结对帮带;统一购买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

  要以做好国情调研为重要抓手,着力促进选调生增情提能、建言献策。加强思想引导、工作传导、工作督导,使国情调研过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感情的过程,使国情调研过程成为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深度思考能力的过程,使国情调研过程成为深度了解党的大政方针在基层贯彻落实、进而提出有针对性对策建议的过程。推动选调生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里听取情况,厚植对群众的真情;念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积极开展有深度、有实效的调研;胸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贯彻落实的情况开展调研。

  要以优质办报用报为重要载体,着力增强基层党建政治效果、社会影响。2019年《大学生村官报》更名为《乡村干部报》后,报社始终聚焦“乡村根、组织魂、三农情”定位,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基层党建的生动实践,宣传乡村干部的担当作为,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反响。要聚焦“传播思想、推动工作、交流经验”三大任务,以政治标准立报、以优质高效兴报、以广泛传播用报,进一步把报纸办好、用好,更好发挥宣传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作用。

  2024年到村任职选调生优秀国情调研报告评选交流会发言摘登

  坚持“五个注重” 扎实开展国情调研

  □ 福建省委组织部

  福建省委组织部高度重视选调生到村任职工作,专门印发文件从任职时间、岗位安排、教育培训、培养历练、管理监督、考核评价、保障措施等七个方面,对到村任职作出规范化、制度化安排,其中,将国情调研作为推动选调生了解社情民意、培养家国情怀,密切群众感情、树立宗旨意识,提高实际本领、增强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抓紧抓实。主要做法是“五个注重”:

  注重规范有序,精心选题。到村任职第1年侧重村情民意收集,走家入户了解“第一手材料”,培养调研能力;第2年侧重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中心大局,展开专题调研,精心组织选题开题、结对指导、结题报告等各阶段工作。围绕乡村振兴、农村治理、基层党建及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等中心任务,注意收集调研课题。通过“组织命题+个人选题”的方式,结合实际确定每个选调生选题。

  注重教育培训、提高能力。将到村任职期间培训纳入公务员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确保每人每年脱岗培训不少于12天;将国情调研纳入岗前培训、初任培训、能力建设培训等各类培训班次,给每位选调生送1套书籍,包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摆脱贫困》《调研笔谈》等8本书,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修身、技能等方面。

  注重指导把脉、审核把关。推行“N+1”模式,建立健全“县乡领导+选调生”“业务骨干+选调生”“老选调生+选调生”“笔杆子+选调生”等多种模式,这些“导师”们在选题、制定方案、实地走访、撰写报告等环节给予不同程度的关心帮助。明确要求处级领导干部对结对帮带的选调生国情调研工作给予指导;县级党委组织部门组织专门力量或成立指导小组集中会诊、审核把关。

  注重沟通交流、互相借鉴。在福建省党建类重点刊物《福建支部生活》开设“基层选调生”栏目,每月刊发1期(选调生在村里都看得到),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刊发优秀调研报告,还建立通讯员队伍,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乡村干部报给予我们大力关怀指导,帮忙指点刊登文章,还派记者深入实地蹲点采风。各地通过举办报告交流会、评选会、读书会,组织干部论坛、主题沙龙、拉练观摩等活动,加强指导推动。

  注重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将调研情况作为各类考核、评先评优、选拔培养的重要依据,明确调研未按时间或质量要求完成的,各类考核不得评优秀,评优评先原则上不考虑,不得列入优秀选调生名单。对全国优秀调研报告获得者,直接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对那些肯吃苦、善思考、文笔好的苗子,给予重点关注培养。

  精准施策 持续用力

  推动选调生在农村一线锻炼成长

  □ 山东省委组织部

  近年来,我们坚持全周期培养、全方位锻炼、全过程管理、全链条服务,推动选调生沉在基层锻炼、服务乡村振兴。

  抓好培训帮带,提升能力本领。一是强化教育培训。每年对新入职选调生开展全覆盖岗前培训,帮助走好到村“第一步”;聚焦选调生个人成长、岗位实践需要,每年组织100名到村任职选调生进行能力建设培训。二是强化联系帮带。探索推行“1+1+1”帮带计划,对每名到村任职选调生明确1名县级班子成员结对帮带、1名乡镇班子成员直接联系、1名驻村第一书记或村党组织书记具体指导。三是强化全程培养。县级党委组织部、乡镇分别安排1名同志作为联络员,进行跟踪管理,全面了解他们在村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确保组织培养贯穿成才成长全过程。

  搭建平台载体,促进蹲苗锻炼。一是深化国情调研。每年开展1次全覆盖走访,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加深感情;聚焦重点任务抓好精准选题,今年重点围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开展国情调研。二是实施“八个一”活动。2022年起,组织开展“八个一”活动,推动与群众结成联系对子9800余个,参加攻坚行动1.1万余项,牵头村级活动1.5万余次,办理服务事项3.5万余件。三是开展“筑梦乡村”行动。2023年5月起,指导他们从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文化发展、乡村建设、组织建设中,每人确定1个实践方向,研究制定方案,扎实推进实施;今年6月,确定30个省级优秀案例,发各地学习借鉴。

  加强管理考核,助推履职尽责。一是严格驻村纪律。对落实在村在岗等作出安排,严格执行请示报告、请销假等要求,明确提出选调生在村锻炼期间不得借调或交流到乡镇及以上机关,选调单位不得提前调回。二是严格日常管理。建立到村任职选调生信息库,全面掌握基本信息,实现精准管理;采取电话抽查、实地调研等方式,及时了解选调生在村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严格考核评价。坚持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结合,重点看政治素质、看工作能力、看群众口碑等,了解在村状态、一贯表现、发展潜力,引导用心履职、专心干事。

  注重关爱保障,激发干事热情。一是定期谈心谈话。建立健全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今年以来组织开展谈心谈话1.3万余人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1500余件,做到用心沟通、用情服务。二是落实经费保障。会同省财政厅印发《通知》,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提出明确要求。对各级财政每年补助的7000万元左右资金,持续跟踪调度,引导用活用好。三是加强宣传推介。指导各地依托媒体,今年以来宣传推广先进典型420余人次;组织各地召开选调生论坛、座谈会等110余次,带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强思想 长才干 促成长

  提升到村任职选调生管理质效

  □ 云南省委组织部

  近年来,云南省高度重视到村任职选调生工作,围绕强思想、长才干、促成长目标,健全完善到村任职选调生思想、工作、生活全链条管理机制,推动选调生扎根边疆、服务基层、建功立业。

  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沧源老支书的回信、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誓词碑故事等,作为到村任职选调生第一课、必修课,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刻理解“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工作指导思想,更好融入民族地区和各族群众中。省委组织部举办34期乡村振兴大讲堂,对到村任职选调生进行全覆盖培训,引导选调生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稳边、固边、兴边”和“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批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抓实国情调研,增强能力本领。省、州党委组织部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农村产业发展等主题列出“课题菜单”,选调生“认领菜单”,县委组织部精心安排、周密组织选调生开展国情调研,县、乡“结对帮带”领导班子成员全程指导,采取专家论证、集体汇报、擂台比武等方式,进行调研成果晾晒,确保国情调研质量。省、州党委组织部分层分类组织选调生,对国情调研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结合选调单位职能职责,每年撰写1篇对策建议报告,为选调单位政策制定、领导决策提供参考。鼓励选调生边调查、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及时将调研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省委组织部统筹做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确保到村任职选调生每人每年8000元国情调研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合理使用。市、县党委组织部按年度制定到村任职选调生国情调研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计划,组织选调生到省内外调研学习。

  加强锻炼培养,促进健康成长。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选调生参与所在县、乡重大工作、重点项目建设。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等重点工作,让选调生担任所在县、乡作风监督员、信息直报员,全面参与基层治理。组织部门将选调生作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一线蹲点调研对象,考察识别到村任职选调生,对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纳入“优秀年轻干部库”储备培养,作为中青班优先调训对象。省委组织部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双百计划”、选调生蹲苗历练计划,择优选拔基层锻炼期满的省直和州直机关选调生到县、乡党政领导班子任职,把基层锻炼表现情况作为人选研判的重要依据。2022年以来,共择优选拔14名选调生担任县党政领导班子副职、100名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

  基层视角 科学方法 空杯心态

  □ 获奖选调生代表 周登健

  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我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安丰塘镇井亭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2年到村任职经历,特别是开展国情调研工作,让我收获颇丰,在撰写调研报告《乡村振兴背景下普通小镇推行农业生产“大托管”的三年蝶变之路》中,有一些思考和感悟。

  以基层视角确定主题。我时常以本村村民的视角,去思考期盼党和政府为村民出台什么政策、解决什么问题。我村村民大多以务农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群众劳动力减弱、种不了地,还面临传统土地流转方式费用低、甚至被拖欠的困境。淮南市自上而下推行的农业生产“大托管”,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土地流转存在的弊端,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但“大托管”政策落实到具体一个乡、一个村,也还有一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于是我就萌生了撰写相关调研报告的想法。在基层开展工作,必须紧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贴合基层需求、反映基层意愿,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以科学方法开展调研。在入户调研过程中,前期经常遇到群众不理解、不想回答的情况,我在市乡村干部实训基地“村书记上讲台”课程中受到启发:在入户前先向村组干部了解农户的基本情况,做足功课,同他们拉家常,打开话题,再逐渐引向主题,效果更好。为了打消顾虑、掌握实情,我设计了无记名调查问卷。在村书记的指导下,精简至农户基本情况、农业托管情况、农户托管意愿三方面,使得调研重点突出,可行性增强。我还进一步掌握了县级层面托管政策的实行情况,收集学习了省内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经验做法,使调研对象力求全面。

  以空杯心态汇聚智慧。8000多字的初稿交镇帮带领导审核后,给出的意见是做法成效部分过多、喧宾夺主,指出国情调研报告需要注意做法成效、问题分析、对策建议三者的合理布局,且以后两者为主,我及时做了调整。县级选调生国情调研报告交流会上,往届获奖选调生在点评中提到,关于调研问题部分,是否只停留在问卷表面,从惠及群众的角度出发有没有欠考虑的。沿着这个思路,再次分析调研问卷,我发现对于托管二次收益分配和托管后农民去向问题没有分析,当我将这两个问题补充到报告中时,问题分析部分更加详实。在省、市级调研报告评比后,反馈意见中有一条“关于托管后续发展缺乏探讨”,最终我将促进“大托管”提质升级的建议充实到报告中。在各级评比中,报告在修改完善中不断提升。这让我更加明白,在工作中要始终保持学习心态,锻炼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汲取智慧、砥砺磨炼、完善自我,不断提升为民办事服务的本领。

  见证从“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的质变

  □ 获奖选调生代表 张之恒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长泾镇蒲市村2021年3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计划3年建成。2022年,我作为选调生担任蒲市村党总支副书记。初到蒲市,第一感觉是基础设施简陋、村容村貌陈旧,但全村上下干劲十足、各项工作热火朝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蒲市村以党建为引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淤积水系变网红河道,破碎耕地变千亩良田,老旧民房变江南水乡,实现了从“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的质变。这样一个经济体量小、资源禀赋差的苏南小村,能够牢牢依托红色资源完成华丽转变,这充分证明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科学性、普遍性、易行性。

  基于此,我以《党建引领蒲市村——从经济相对薄弱村到红色美丽村庄的蜕变》为题,按照中央组织部对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围绕组织建设、红色传承、产业兴旺、基层治理、生态宜居五大方面开展调研,挖掘成功经验、分享典型做法。希望通过这个案例,为全国其他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蒲市经验。

  一线调研一直是蒲市村的传家宝,80年前,新四军六师谭震林将军就曾在蒲市村兴办夜校、联系群众,在调研中团结力量、共同抗日。因此,我也将此次国情调研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有机融合。一方面,依托国情调研采集数据赋能红村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红村建设丰富国情调研内容。主要分三个维度开展工作。对内,深入田间地头“明情况”。在村期间,我利用年轻大学生的特殊身份,当好村里爷爷奶奶的“好外甥”,和爷爷奶奶坐一条板凳,拉家常、交朋友,聚焦大家的所思所盼所想,收集了一大批共性需求,完善了一系列治理制度。对上,走访相关部门“强联系”。国情调研期间,我定期向镇党委汇报调研进展,听取意见建议,确保调研工作符合上级要求。同时,围绕村庄建设,我也积极走访相关部门,了解村庄规划,提供调研支撑,反馈群众诉求,参与政策制定。对外,调研兄弟乡村“学经验”。依托无锡青干讲习所阵地,与宜兴市红色美丽村庄胥锦村选调生分享经验、交流心得,提升国情调研的深度与广度。依托江阴与陕西省延川县对口协作机遇,实地学习“梁家河精神”,拓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视野和思路。

  调研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党建引领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党群合力有效凝聚,“贝碧嘉”台风期间,更多村民主动参与防汛防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村内讲党史、听党课活动供不应求;乡村产业提质增效,高标准农田上游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红色家园再焕新颜,特色乡村、滨河步道成为打卡新地标;乡村治理更显温度,积分兑换制正让“村里事”变“家里事”。

  起于调查研究 终于解决问题

  □ 获奖选调生代表 叶开儒

  2022年7月,我作为选调生来到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寒王乡里长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记得来基层报到第一天开会,村书记介绍我是清华博士,有人在议论,“就是来咱们这镀金的”。后来,我发现乡亲们来村委会办事也不愿意找我,每一次和村“两委”入户时,乡亲们总是记不起我是谁。村书记对我说:“做基层工作要主动,要多听、多唠,还能办成事,他们就信任你了”。得到村书记的“真传”后,我开始转向田野调查工作法,从登门拜访转变为在田间地头和乡亲们边劳动边唠家常,从简单要材料当“二传手”转变为走进群众主动获取一手资料。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乡亲们看我的眼神明显不一样了,见面时也会亲切喊我一声“小叶”。

  2022年,村里获批成为山西省首批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当时,村里有一些流言,认为数字化项目不切实际,不过是乡里搞的形象工程。我决定从解决村里最紧迫的问题入手。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愈发成为乡村治理的痛点和难题。于是,我积极与项目建设方沟通,删减了许多看似先进却不实用的功能,把项目建设的重点放在“智慧养老”上。我们为每一位村居老人佩戴了智能手环,并安装了红外线监测系统。外出子女随时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居家老人的状态,若老人发生危险时,系统会自动给包联网格员和老人子女发出提示,确保老人身边第一时间有人照顾。数字化项目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调查研究只是起点,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我的调研聚焦于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一开始形成的调研报告内容平平,缺乏深度。我开始阅读大量关于乡村治理和数字乡村的研究,并结合上级的政策文件进行理解。同时,利用外出培训的机会,我考察了省内外部分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的情况,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更宏观的思考。我对报告进行了大幅修改,并向上级单位提出了“基于数据的流通性和规模性特点,数字化建设应坚持自上而下的全局性思维”的建议。这一建议被上级单位所采纳,有效避免了大量“数据孤岛”的出现。这一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调查研究更重要的是要从经验层面总结出普遍性规律,在更宏观层面、更宽阔视野和更深刻理解上推动具体工作。

  两年到村工作生涯转瞬即逝,但调查研究永远在路上。回到省里工作后,我开始从事基层党建工作,撰写调研报告、出台政策文件已经成为了我的日常。每每落笔时,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和神情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不断叩问内心,工作是否真正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这种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对基层的切身感受,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