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海伦打造“强村产业联合体” 抱团闯富路 振兴添动力
2024-12-04 08:33:0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初冬时节,走进黑龙江省海伦市东风镇仁东村,映入眼帘的是新鲜的草莓、肥美的牛蛙、鲜活的小龙虾、热气升腾的酿酒坊……这样的场景源自一场跨村合作。仁东村与周边的临河村、兴安村、宝星村抱团发展,依托优质产业项目组建“强村产业联合体”,共同发展寒地温室牛蛙养殖产业,打通经济发展要素流通渠道,实现了集体群众“双富”共赢。

  海伦市位于松嫩平原东北端,有着“黑土硒都”的美誉,其黑土地肥沃广袤且富含硒元素,培育了众多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农产品,所辖各村有一定产业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陷入小、弱、散的瓶颈。今年以来,海伦市聚焦发展难点,通过组建“强村产业联合体”的方式,实现村村联合、产业连片,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强劲动力。

  组建7类“强村产业联合体”

  今年,海伦市制定并下发打造“强村产业联合体”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不同领域党组织联合,抱团发展乡村产业的模式路径,培育发展新动能。

  遵循“平等联合、共同受益”的原则,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围绕村村、村企、村校、村社、土地、飞地、新型帮共体7种联合模式,重点引导“产业项目趋同”“资源禀赋互补”“发展类型相近”的村共建“强村产业联合体”。在组织架构上,充分吸收党组织领导下的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负责人和股东大会内的271名党员致富带头人,成为联合体议事会骨干成员,将项目、资金、实施方案等作为重点议事内容,实行“特事特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机制,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目前,全市共打造23个“强村产业联合体”,覆盖基层党组织51个,共谋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65个,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2051万元。“这一系列做法,是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等外部因素和各村振兴发展需求内生动力共同融合的成果,有效打破了固有的村与村、村与企、城与乡之间界限壁垒,实现了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共建共赢。”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晓明说。

  “沉睡三资”变“增收活水”

  “我们村地儿不大,人也不多,资源更是少得可怜,想干啥事儿都凑不齐人手,规模也上不去,自从在乡镇领导的协调下,和临河村、兴安村签订了养殖合作协议,我们这艘小船也终于赶上发展的大潮了。”宝星村党支部书记曾庆春说。

  为优化产业结构,将各类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海伦市结合联村区域资源禀赋,统筹建立“强村产业联合体”三资整合协商机制,打捆使用村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各种资金,以委托经营、租赁、改造等方式运作盘活低效利用的学校、生产大棚、加工厂房、机械设备等闲置资产,整合村集体土地、山林、水库等资源,让“沉睡三资”变成“增收活水”。

  在特色产业体系联动规划中,“强村产业联合体”积极整合农业、发改、文旅等涉农资金,对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等领域统一制定发展规划图,抓好产业示范村建设,在大豆、大米、鲜食玉米、禽畜饲养等7个特色产业上实现规划、市场、品牌等方面联动发展。

  同时,联合体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电商企业等农产品流通企业与生产基地开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贸对接”,建立形成“企业闯市场、合作社出服务、农户供产品”的长期稳定产销合作关系,实现了“农产品销售有兜底、合作社经营有收益、企业采购有货源”。

  打出农文旅融合品牌

  奇树、奇石、奇花、奇景,在共荣镇进步村的艳阳天花谷,创新打造的特色景观每年能为小村迎来大批游客,已成为海伦市又一处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最近几年,随着旅游产业的持续火热,海伦市推出共荣镇进步村艳阳天花谷、福民乡众福村“四大坊”民俗文化村、“旅游+康养”特色旅游小镇等一批旅游新场景、新产品,文旅融合成效日益突显,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相关产业收入3600多万元。

  海伦市通过“强村产业联合体”,依据特色资源与市场需求,打造出一条条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村村联合产业发展之路。持续放大“中国大豆名城”和“黑土硒都”的影响力优势,农产品销售范围不断拓展,从周边地区逐渐延伸至全国各大城市的市场,赢得市场青睐,“海伦大豆”“海伦大米”地标品牌价值分别达到53亿元、31亿元。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聚焦特色养殖、种植产业打造了以仁东村小龙虾、临河村牛蛙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产业,朝阳村“小清沟”、长华村“嘻娃娃”大米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产业,带动27个村实现集体经济增收2688万元。

  产业兴,村民富,乡村旺。“强村产业联合体”带动群众一起增收致富,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笑脸越来越多。(通讯员 江浩)

责编: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