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村奔富到抱团共富——解析浙江金华市乡村片区式发展路径
2025-04-02 09:14:0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李冰峰 杨振华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春日里,在浙江义乌市后宅街道的“大李祖片区”,各项工程建设紧锣密鼓。去年,以李祖村为龙头,与周边8村结成共富联盟。根据安排,81个项目到今年年底前将全部完工。从“一村奔富”到“抱团共富”,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方豪龙明显感到动力猛增。今年全国两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专门带去了名为“统筹推进和美乡村组团发展”的建议。

  “大李祖”核心在人才与项目的双向奔赴,将彼此紧紧相连。以其为缩影,去年,金华推出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和重点提升片区两大主平台,希望以此为“牛鼻子”,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城乡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除了“大李祖”,金华还涌现出国企整体开发、农旅产业联动、众筹共建共享等模式,组团之策各显神通。

  纵观整个浙江,乡村片区组团发展亦是蔚然成风。今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围绕“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推动产业、人口、服务、基础设施等在轴上有机融合、全面融合、深度融合,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通道,以及缩小城乡、地区和收入“三大差距”的重要载体。

  当下,无论从发展要素而言,乡村功能迭代升级,亟须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还是从共富要义去谈,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必须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都让乡村组团发展呈大势所趋。但从“物理组合”,真正进入深层次组织变革的“化学反应”,往往又面临诸多桎梏。独行快、众行远,五指怎样握成拳?春日里,走进金华寻找路径。

  规划先行,产业为基

  清晨,薄雾还未完全散去,婺城区长山乡卢家村党支部书记倪锡军已现身村口工地。身后的“熊猫猪猪”国际牧场,一辆辆车径直驶去,开张没几年,这里已展现出惊艳人气,年游客量超50万人次,看得倪锡军既羡慕又着急。“我们也在思考,怎样让流量变‘留量’,演化成一条共富链。”婺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严东生相告。

  2024年,“熊猫猪猪片区”规划被提上婺城区委、区政府的议事日程。以乐园为圆心,单看周边几村,各自优势乏善可陈,但抱团成圈后,本就地缘相接、文化相亲、产业相通,顿时令人眼前一亮。从婺城农村走出来的“85后”傅强,过去长期在外从事乡村规划、设计与运营,区里点将由他操刀片区规划。

  “片区规划是个新生事物,尤其跨3个乡镇,涉及9个村庄,难度不小。但地域大了,资源更丰富,承载力也更强,落笔愈发游刃有余。”傅强的初步构想是打造“四个园”,即家园、花园、田园和创园。不同过往,他这次希望运营前置,“大家起初很难齐步走,以小组团带动大片区,相对更切实际,看到了甜头后,合作便水到渠成。”

  倪锡军所站的工地即创园,最早启动,也最快落地。经营花卉苗木的方秀琼,就是傅强引来的首批创客。“我首先看中流量,以及毗邻金华市农业科学院,同时还有接下来的抱团前景。”方秀琼经验老到,主导前期建设,后期运营则准备交由其儿子,“‘创客孵化园’的点子是他出的,年轻人更能吸引年轻人。”

  按照金华对片区的要求,首先规划先行,既要与国土空间规划、城乡风貌提升规划等有机衔接,又要体现个性化特色。金华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钱福安认为,片区组团一定要从“零敲碎打”走向“顶层谋划”,包括整体风貌的统一协调,一批支撑性项目的引领,以及要素资源的集成配置,最终实现规划、建设、运营、管护等一体化。同时在他看来,产业串联至关重要,能有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些理念正是金华各大片区破题的核心招数。在金东区,近几年力推两条最美共富带,一条名为“八仙积道共富带”,拢共3个行政村;另一条唤作“仙佛诗歌共富带”,贯穿4个乡镇。相比之下,后者“产业味”更浓。位于赤松镇新建的虎岩农园就是该条带上的重要节点之一,以虎岩樱桃为纽带,整合农事服务中心、农业研学区、仙果农园区、滨水营地区等资源,农文旅融合势头强劲。

  除此之外,共富带上还有佛手、枇杷、白桃等“土特产”,有了片区组团的顶层谋划后,发展势能显著增长。曹宅镇岩后村党支部书记王新苗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农户间也会有跨村合作,但这只是浅层次的,力量有限。现在村村抱团,资源整合后,才有了这个农事服务中心,对提品质、打品牌肯定有帮助。接下来,大家准备一道建大棚,有产业做依托,就能坐到一条板凳上促发展。”

  运营破题,市场共舞

  说到片区组团,其实雏形早已有之,并非纯粹新生事物。过去,有的地方推示范带、示范片,有的地方串成旅游线,还有的相邻区域基于同一产业,也会有产销合作。加之这些年,浙江力推党建联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凝聚各方力量,为片区组团营造出浓厚氛围。

  在金东区副区长方拥军看来,衡量组团紧密与否,最关键指标莫过于有无形成利益联结的运营主体。“简单来说,就是得有人来牵头和张罗,光靠某个村不行,光靠行政命令‘拉郎配’也不行。金东的做法是,成立‘村集体+投资方+招商运营公司+产业联盟’的共富项目运营公司,形成国资公司开发建设、村集体股份入股、村民流转获租的联动格局。”方拥军说。

  “八仙积道共富带”就开展了有益尝试。金东区交投集团进场后,投资2.3亿元,打造出稻田咖啡馆、非遗工坊、森林研学基地等12个业态,村集体以土地、店铺等资源入股,具体运营由专业团队负责。看到客流不断,岭下镇岭五村党支部书记宋延昌兴奋不已。因为只要“蛋糕”越大,村里就能分得多,老百姓也能获益更多。去年,共富带共接待游客21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9000万元,带动周边村集体增收超750万元。

  金华市级层面,关于片区建设的体系设计,言简意赅设定为“1+4”,“1”指的是片区总规划,“4”则分别为打造一个产业发展平台、引进一个运营团队、建立一种运营模式,以及健全一套工作协作推进机制。当然,运营团队并非限定国企,可以村与村组建“强村公司”,也可与社会资本合股成立新主体,或招引职业经理人。

  磐安县尖山镇乌石村是老牌的民宿、农家乐集聚村,但面临市场竞争,由于空间有限,逐渐无法满足吃住游乐购等多元需求。近几年,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大乌石片区”应运而生。空间、业态等一融合,如同打开新天地。

  专业人做专业的事,“大乌石”招引了第三方运营公司,根据不同节点,日常举办各色活动。有人气,就不怕没钱赚。几个村化“各自为战”为“一荣俱荣”,摸排整理闲置空间,布设工坊、酒馆、客栈等业态。镇里的农发公司为此还开发了“云上乌石”小程序,打通业态与用户的流量联盟。去年,整个片区旅游收入达到近2.7亿元,亲子游、休闲游等明显增加。

  在著名“三农”专家顾益康看来,从“政府包办”到“市场共舞”,这就是运营带来的重大变革。政府侧,优化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尤其借助乡村集成改革,为片区发展拓空间;市场侧,则发挥各自所长,更为轻装上阵,放开手脚招业态、办活动、做人气。据了解,全市30个先行片区的386个项目中,目前已开工352个、完工211个,累计完成投资额超31亿元,约30%来自社会资本。

  利益联结,命运与共

  记者走访金华多个片区,无不感到生机盎然,细究原因,发现一方面缘于该市强化集成运营,倡导每个片区要构建“国企主导、市场运作、村集体参与”的三方合作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则源自收入分配机制的设定,主推“资产分工、租金收益、本地就业”的三类组合增收模式。

  “集成运营和收入分配其实互为一体,从组织形态和共富机制层面,解决了‘依靠谁’‘为了谁’‘惠及谁’等关键问题,这样才能真正组团,也能走得更远。”永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俊杰总结道。其体会来自该市唐先镇秀岩村的实践:4年间,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不足10万元,到去年的220万元。并且,“大秀岩”正从一村富,加速走向村村富。

  秀岩村本身也是个“小组团”,2018年,由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来。并村后更要并心,村党支部书记胡献忠经商经验丰富,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怎么找到突破口?秀岩村不具区位优势,也没名川大山、名人故居,他只能无中生有,从整洁村庄入手,先拿自家哥哥池塘边的三层老屋试水,改造成村里第一家咖啡屋。

  这犹如一块巨石砸入池塘,更大胆的设想浮出水面:永康有个地理标志产品叫灰鹅,能否建个“灰大鹅乐园”,凭空造出景区来?可钱从哪来,经过充分讨论,“三边入股”合作方案摆上桌面——以秀岩村为主体,镇级抱团公司带领20个经济薄弱村参与,老百姓则以每股2500元予以认购众筹。

  “不仅资金问题迎刃而解,由于大家都出了钱,游客多来常来,你我都有份,自然众人拾柴火焰高。”胡献忠说,老百姓有股金分红,流转土地和房屋有租金,家门口就业还有薪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接下来,跟周边几个村的合作模式,我们也计划真金白银投入,利益深度联结,这样才能命运与共。”

  记者发现,金华每个片区背后,几乎都有类似的联农带农机制。由政府牵头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若注资经营性项目,就按一定比例折股量化到村到户;有具体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的,不倡导一租了之的传统模式,而鼓励其以就业、订单、分红等形式带动和反哺农户;此外,对于农户,则引导其以资金、土地等要素,入股村集体产业项目获得收益分红。

  当然,除了经济层面的利益联结之外,共富机制还包括了公共服务生活圈的共建共享。总之在金华,自两大片区建设启动以来,先行片区核心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0万元,重点提升片区80%的村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以强带弱、共赢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显现。

  据介绍,接下来,金华将致力于探索建立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打造更多标志性制度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根据计划,到2026年底,全市有望打造出30个先行片区和100个重点提升片区,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幅达到7%以上。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