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村地处安徽古徽州腹地,交通闭塞,祖祖辈辈都通过“灵蜀”“通灵”等几条青石古道进出大山,行旅艰难,货物进出肩挑背驮,故当地民谣传唱“灵山十八弯,世代驮扁担……”
2018年10月,我被组织选派到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村报到那天,我是沿着“呈灵潜”旅游公路上灵山的。这条公路是2003年开通的。
公路通了,高山变坦途。那么,原先的古道还有啥用呢?
进村后,为了帮助村庄找到脱贫致富路,我一次次攀爬古道,走访沿途村民。蜿蜒的古道,斗折蛇行,忽隐忽现,很是别致。沿路行,山间梯田稻浪金黄、层层相连。一座座徽派民居错落其间,与青石古道相映成趣。有游客告诉我,正是灵山村和其他商业化古村落不一样的质朴,吸引他们前来。
和游客们的交流给了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我们打出农旅融合牌,策划了灵山西瓜节、油菜花节等特色文旅活动,打响了灵山旅游品牌,带动农户旅游增收,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十里海棠五里桂,万杆翠竹千株松”。行在古道上,四周竹海茫茫。村里竹子多,老竹匠也多。我们组建竹编工艺协会,将全村在家的村民组织起来编竹器,领着他们探索创新竹编工艺,为一条条竹篾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时尚元素。我们组建产业合作社代销,还和文旅部门合作开通网购平台、实施直播带货,把竹编生产生活工具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产品热销北京、上海等地,为村里的竹匠年人均增收超万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光是竹匠,我们培养了许多朴实而奋进的灵山“新匠人”“新农人”。灵山的米、酒酿、西瓜、竹编等农特产品都借助他们的手,变得供不应求。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等荣誉陆续落户村里。
2022年7月,我二上灵山村挂职。这一次,我选择“灵蜀古道”拾级而上。中途,我走进古道旁的“灵山缘”家庭农场问村情、看发展,让我仿佛看到灵山村这只“金凤凰”正在“筑巢引凤”与“固巢养凤”双轨并进。古道的尽头是浪漫花涧“灵阳民宿”,这里是“大灵山”开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吹响灵山文旅深度融合的“集结号”。
今年,市里重点打造“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IP,力图在徽州广大村庄形成乡村振兴的“满天星”效应。徽州区也创新“384”工作法,纵深推进“村落徽州”建设,打造“大灵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有力推动灵山村的旅游度假和生态型商务社区发展。灵山这个千年古村,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不久前,黄山市第五届花田跑在灵山村鸣枪,男女老少在蜿蜒曲折的青石古道上、在层层的梯田间、在灿烂如金的花海中、在斜风细雨里,尽情享受奔跑的快乐。我伫立在古道的石阶上,静听清溪潺潺流水,遥望田园花间的诸多跑者,忽然觉得,那一条条古道石阶不正如一个个跳动的琴键,跑者们不正是一个个欢快的音符,正一起合奏“大灵山”振兴的大地欢歌吗?
从卖农产品到卖风景,我们按下了多元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快进键。千年古道,在新时代变成乡村振兴之路。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承载着灵山文化记忆的千年古道,定当无惧山高路远,延展着共同富裕的梦想。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副镇长、灵山村驻村第一书记 詹九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