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区康庄镇:有事摊开说,消融了干群关系“血栓”
2020-07-10 09:3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党建办 刘莹莹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马营村的“村民说事”室。刘莹莹 供图

  “因为防疫,我这2700亩地找不到人来打理,眼睁睁看着投进去的钱要亏光了,能不能提前解除合同?”近日,从河北来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榆林堡村承包土地的于秀萍向村书记陈淑春“倒苦水”。陈淑春一听,犯难了:解除合同,流转出来的土地怎么办?不解除合同,于秀萍怎么扭亏?

  3月10日,是榆林堡村的“固定说事日”。村两委干部决定把于秀萍的烦心事拿出来和村民们一起说道说道,最终达成意向:于秀萍负责农作物种植和销售,村民以年用工费包干的方式帮其打理,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是今年1月北京延庆区康庄镇推行“村民说事”制度以来的一个典型案例。

  康庄镇有31个村、2个社区,人多诉求也多。以往村民找村干部办事,没有规范渠道,有的看关系,有的看情分,有的碍于情分反而不好说,一件件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成了影响干群关系融洽的“血栓”。为了从源头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康庄镇推出了“村民说事”制度,大事小事摊到桌面上来说,按照规定来办。

  怎么说?采用“日常说事”和“固定说事”两种方式。“日常说事”随时说,主要针对水电气热等民生问题,村民可以第一时间向村“两委”干部、包片党员、街巷长反映,以保障问题及时、快速、有效解决。“固定说事”专题议,聚焦不能快速化解的难点问题,每村每月自行设立一个以上固定说事日,村民根据一个主题或某个具有延续性的问题,与村两委干部、包村干部开诚布公地交流,并依托镇领导干部包片包村工作机制,对问题持续跟进、推动解决。

  “办事”环节采取分级分类原则,村级有能力解决的事项,按照包片职责,责成专职人员、选派专业人员及时快速处理;村级不能解决的事项,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反映至上一级,层层吹哨、区镇村三级联动,推动解决。各村在工作原则框架下,还积极探索创新,例如屯军营村推出“四个一”机制,即制定一张网络图,明确各级网格长、街巷长,村民户架构;开通一部电话,安排村两委干部24小时接听诉求;发放一张服务卡,公开党支部书记、街巷长电话,有事随时拨打;建立一本台账,将多渠道收集的问题整理为即刻办理、限期办理、逐步办理等类目,提高服务群众效率。

  为确保“说事”实效,康庄镇明确了14项工作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全程监督指导,对各村推行工作情况进行打分统计,作为年终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康庄镇还定期组织村书记召开“村民说事”座谈会,促进互学互鉴。

  “过去村民有矛盾、要盖章才去找村干部,说事制度打破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隔阂,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东官坊村党总支书记哈玉民感叹道。张老营村村民张爱军说:“这个制度好,有什么问题直接跟街巷长说,和联系的党员说,村党支部很快就给解决了。”

  “村民说事”有效打通了村两委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推动落实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接诉即办”。截至目前,全镇共说事185件,解决170件。今年四五月份,康庄镇的群众热线诉求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由393件减少到253件;“接诉即办”成绩从全市后30名跃升至前10名,基层治理渐入佳境。

  康庄镇党委书记马红寰表示,接下来将引导村民从说家长里短、邻里纠纷、难事愁事,逐渐过渡到发表意见看法、畅谈布局规划、谋划村级发展,为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做出新探索。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