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在养鸡场喂鸡。(荣昌区委宣传部供图)
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支书记张雪,是一名80后大学生村官,也是村民口中亲切称呼的“张村头”。“张村头”办事喜欢尝试创新,她创建了一个“在村头”农业电商孵化平台,帮助1300多户农民卖出了1900多万元农产品。2016年10月,张雪荣登“中国好人榜”。
近日,作为“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报告团成员之一,张雪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放弃银行工作去农村闯一闯
2009年大学毕业,永川“城里姑娘”张雪放弃银行工作,选择去偏远农村当大学生村官,“请给我两年时间,让我为梦想闯一闯!”张雪说,选择去闯农村,是受一篇报道所鼓舞。报道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他带领村民开展特色种植,让贫困山村迈上了致富道路。“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2009年,张雪被选聘为荣昌区仁义镇鹿子村大学生村官,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
真正来到农村工作,城里长大的张雪不适应。吃不惯农家菜,走田坎常摔跤,不敢一个人住村部,吃住行样样不适应。另一方面,不能和村干部同喝一个黑黢黢的大茶杯,不敢坐村民家有鸡粪印迹的板凳,分不清土地里长的是韭菜还是麦苗,她的一言一行也令村干部们不适应。
“城里来的姑娘,是要娇气些。别说干工作,生活都困难。”村干部议论纷纷,认为张雪是个累赘,下村都不带她了,安排她守村办公室,扫地抹屋。
她并不甘心:“我要扭转局面,否则,干不满两年,真得灰溜溜地回城了。”
率先建起山林养鸡场
到任的第三个月,鹿子村要开展林权改革的统计工作,可村干部们不会用电脑,张雪主动请缨。两个多月里,她白天进山实地测量,晚上整理数据上网,完成了将近2000亩林地档案的上报。
这一次的林地测量工作,让张雪发现了一个商机。“我们鹿子村有1900多亩林地闲置,要是搞规模化山林养殖,肯定有赚头!”她兴致勃勃地组织召开了一次村民大会,可听说前期要投一大笔钱,村民没人愿意跟着她干。
张雪决定自己先干。刚参加工作没有钱,张雪就向父母软磨硬泡,提前支取了10万元嫁妆钱,建起一个面积20多亩的山林养鸡场。很快,她学会了骑三轮车走山路,学着给鸡喂食、打育苗,扫鸡粪。
2011年,张雪的第一批“桑园土鸡”顺利出售,卖了5万多元。看到能挣到钱,村民纷纷前来学技术,张雪先后带出了15个养鸡大户。后来,她还找到一家大型餐饮集团与鹿子村签订了80多万元的订单,当年全村养鸡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这一次的成功,让张雪又开始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她联合区内多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村官,成立了全市首个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社,统一包装销售“桑园土鸡”、“吴家蔬菜”、“双河葡萄”等一批特色农产品。2011年,合作社吸引700多个农户加入进来,年销售额突破700万元。
2011年底鹿子村村委会换届选举,24岁的张雪以最高票数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成为荣昌区当时最年轻的村委会主任。
让首条公路修进了村
如何把鹿子村建设成为新农村? 张雪决定做“三件大事”:第一,在村里开办“三留守家园”、“老年大学”、“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丰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第二,建康居房,改善村民住房条件;第三,修好村道,让村民出行不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前两件大事,张雪很快办到了。可修路一事成了“拦路虎”。当时,鹿子村仅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村道与外界相连。如果她能争取到政府的修路指标,还需村民至少集资10万元。镇领导经不住她的软磨硬缠,提出“只要你能收齐村民筹资的10万元,这条路的指标我就去给你争取到!”
以前那些老村干部都收不齐集资款,她一个外来人能做到吗?张雪定下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她“上门算账”,一户一户地去做工作,苦口婆心地给大家算修路后的经济账;第二步是请村民参加动员会,用图片展示了村民修路即将带来的新变化,还带头捐出了1000元工资,鼓励党员群众、爱心人士捐款修路;第三步是向外出成功人士打电话,邀请他们为家乡修路献爱心。不到10天,张雪再次来到镇领导办公室,高兴地将12.6万元往桌子上一摆,“村民的钱收齐了,还多了2万元爱心款!”这位镇领导大吃一惊:“你这个小个子妹儿不错啊!必须支持你们修!”
很快,修路施工队进场了,村民监督队成立了,修路开支明细公开了……短短3个月时间,鹿子村的第一条水泥路终于竣工。
办“在村头”农业电商孵化平台
2013年8月,张雪调任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支书记。通安村距离城区20多公里,产业基础条件较好,但村里盛产的花椒、土鸡蛋、生态鸭等卖不到好价钱。
2014年底,张雪多方参观、学习、取经,牵头开发了“在村头”农业电商孵化平台。主要是为农户提供三项服务——代购物品,让农户享受物美价廉的消费品;代售农产品,解决农产品收集、包装、品控及中转等方面的问题,让农户卖得轻松;保姆式服务,即为农户提供金融、订票、政策咨询及技术培训等定制化服务。
张雪的“在村头”采取了“四个一”的运营模式,即指定一名大学生村官经营,建立一个线下体验店,建立一个线上微店,整合一套物流。她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带领村官到重庆主城各小区进行推广,为“在村头”平台赢得近7000人的忠实客户。
“如今,我们‘在村头’电商平台已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在全国共有600多个站点。”张雪说,仅2017年,“在村头”就帮助1300多户农户卖出了1900余万元的农产品。其中,为近800户贫困农户代销了400余万元的农产品,每年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2500元左右——最低的为1500元,最高的达到了1万余元。
“今年,我要再干三件大事,壮大村集体经济。”她笑着对重庆日报记者说,她要将村里原本废弃的大石坝酒厂改造成一个伴手礼工坊,把一个已经荒芜的80亩果园打造成特色民宿基地,把陶宝古街的三个破旧店面打造成农资合作社。这样一来,通安村年底将增加集体经济约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