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福建省永安市走访时了解到,该市2023年实现全市228个村年均集体经营性经济收入超过39万元,比2022年的村均35万元增长11.4%,且实现了连续多年增长。产业振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保障,永安市在发展“村财”上有什么秘诀?
挖潜能聚合力,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我们牢牢抓住村级集体经济这一‘牛鼻子’,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带动‘轴心’作用,采取力量保障、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激活发展动能。”永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显城说。
如何压实“抓乡促村”责任?永安市研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总体方案,将“村财”增收作为基层党建的“一号工程”抓,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内容。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重要事项,推动方案落地见效。同时,完善挂钩联系制度,推动市直部门、市处级领导“点对点”挂包一批“村财”薄弱村,有效助力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增收”。
资源整合、产业带动。永安市梳理整合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政策,制定出台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若干具体措施。立足林竹、烟叶等资源,制定天然林收储、烟叶服务等一批助力“村财”增收实施方案,充分撬动财政、社会资金发展壮大村级特色产业。
通过组织引领、产业带动,永安市已向上争取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专项资金2800余万元,整合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专业村、跨村联建专项等资金3000余万元向村集体增收项目倾斜,龙吴村、五一村、内炉村等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发展壮大。
书记领办项目,重点突破发展瓶颈
小陶镇柑橘种植历史悠久,经过长期培育发展,已形成“村村有、户户种、人人享”的产业现状,成为百姓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产业发展中“有产品没产业、有品质没品牌”的问题日渐凸显。
图为小陶镇特早蜜橘分选中心。(永安市委组织部供图)
小陶镇通过党委书记领办特早蜜橘产业发展项目,以特早蜜橘产业为纽带,采取“联合党委+村集体+公司”的模式,由小陶特早蜜橘产业联合中心党委牵头,联合9个村成立特早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柑橘交易中心和实验示范基地,培育果蔬集散交易中心5个、果筐加工4个,有效带动村财增收50万元。
“自从书记领办项目后,这个项目推进十分顺利,大伙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各个村工作配合也更加顺畅”小陶镇特早蜜橘产业发展联合中心党委书记江继清说。今年以来,永安市建立党委书记领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制度,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采取“清单管理+专班推进+拉练调度”的方式,推动项目落地,整体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效。槐南镇党委领办“西华全牛宴”特色农庄建设项目,预计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100万元。贡川镇党委领办古镇文旅业态项目,引入露营地、咖啡馆、民宿等新业态,通过租金、分红等形式,联建“村财”每年可增收3.6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共策划实施“村财”增收项目46个,通过项目撬动资金1.3亿元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为158个行政村搭建稳定增收渠道。
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好发展共富之路
眼下,在青水畲族乡柯山畲族村的畲药集中育秧基地里,农户们正在有序地平整土地、撒种覆土,小小药苗在林间逐一“落户”,勾勒出青水畲乡绿色生态“实景图”。
“草珊瑚是一味传统中药材,我们基地每亩可产750-800公斤,亩均年利润约3500元。”柯山畲族村村委会副主任蓝德煌看着基地里10余亩绿芽萌发的草珊瑚说。
为了帮助村民找到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柯山畲族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引导农户将闲置土地流转给集体经营,合作社负责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
从零星种植到区域化推进,柯山畲族村党支部已整合流转330余亩集中种植畲药,打造集畲药游园、研学旅行和亲子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研学基地。截至目前,已建成特色民宿2家、土特产品店7家、农家乐21家,年均产值700多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增收10多万元。小小畲药为村民开出了致富的“千金方”。
2024年,永安市鼓励有条件的村党支部立足实际领办专业合作社,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资金等入股,组织农户开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交易中心、农业初加工中心等一批增收载体。全市各村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牵头实施项目38个,推动村集体平均增收3-5万元。
通讯员 朱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