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域内乡村产业基础薄弱、内生动力缺失的难题,福建省周宁县创新推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合作共赢”的“乡村合伙人”模式,招引热心外出能人、青年创业者、文艺创客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与村集体“合伙”共同开发乡村产业项目,努力构建村民就业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入股合作有“分红”、参与经营有“现金”的发展新局面。
党建引领,筑牢“合伙人”发展基石。瞄准区域发展优势,打造一支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能带富的乡村合伙人队伍。党委搭台,建立高效协同机制。由各乡镇党委书记主要抓,分管组织、文旅、农业农村的乡镇班子重点抓,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推进会等方式推进工作,构建形成“1+3+N”高效联动运行机制。将泗桥乡溪口漂流、七步镇八蒲清凉谷等项目作为招募重点,采取线上招募、线下走访等形式吸纳在外能人、技术能手、乡创农人等60余名,项目策划团队5个,进一步壮大“乡村合伙人”队伍力量。示范引领,连片带动抱团发展。坚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依托全县11个联村党委,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生态景观、红色文化等乡村资源禀赋,形成“一片区一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引导擅长经营管理、种植技术、电商直播等方面人才,通过村企共建、技术入股、居间服务、代购代销等方式,示范带动更多农户投身乡村建设。2023年,36个联建村集体经济收入取得新突破。人才激励,汇聚力量服务乡村。依托12个乡村人才驿站开展“双向培养”行动,用好用活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等下派力量,明确“帮创业、帮就业、帮生产、帮推广”“带资金、带技术、带信息、带项目”“四帮四带”工作内容,2名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帮带导师,25人成为带富好党员。此外,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对“乡村合伙人”进行宣传和推广,营造乡村舞台“大有可为”的干事创业氛围。
多元参与,拓宽“合伙人”发展空间。秉持“专业人干专业事”理念,推动形成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格局。汇聚“新农人”,激发“活力圈”。发挥合伙人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带动优势,围绕村庄规划建设、公共品牌推广、民俗文化保护、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献智献力、做优项目,为礼门乡常源村古村落提升、李墩镇白银文化、浦源镇鲤响青年民宿等20余个项目注入乡村人才活水,探索“生态+”“庭院+”“乡创+”等多种乡村运营模式,打造“文艺常源”“唐韵古街”等8个乡村品牌建设。携手外出能人,拓展“朋友圈”。积极传播爱乡精神,依托县域发展需要,鼓励50余名品行好、有能力、有影响、有声望、热衷公益的外出人才,以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等资源要素,参与乡村议政建言、平安建设、红色传承、公益慈善等事业,开办农业生产合作社、乡村书画屋、长者食堂等,服务于村民生产生活、文化精神需要,强化村庄自治力量。解锁“新村民”,点亮“邻里圈”。建立乡村两级合伙人服务保障管理机制,对项目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合伙人,优先享受金融贴息贴补资金补助。同时,乡(镇)、村积极为外地藉合伙人提供餐饮住宿、子女教育等服务保障,经常性邀请合伙人参与乡村民俗活动,促进合伙人与村民打成一片。截至目前,共有25人被授予“荣誉村民”称号,真正让“外来客”变成“家乡人”。
合作共赢,打造“合伙人”共富实体。通过收益分红、资源共享和市场拓展等方式,形成“村集体+合伙人+村民”的发展经营模式,共创共享发展成果。村民就业有薪金。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参与合伙人产业,带动村民“家门口”就近就业。截至2023年,礼门乡的集体合作社规模化发展蔬菜、马铃薯等种植约1480亩,带动村民300余人,增加收益100余万元;浦源镇打造花卉主题的美丽庭院200多个,带动200余农户增收。创业增收有途径。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分配机制,合伙人享有乡村项目开发、产业发展等优先权,各项目业态由合伙人牵头运营,乡村两级在创业空间、项目运营、土地流转、资金补助、金融政策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并根据合伙项目收益,明确双方利润分配比例,实现共建共赢。如,礼门乡贡川村采取“集体合作社+合伙人”模式,推进蔬菜产业项目,申请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100余万元,降低经营成本,助推村财增收5万元。乡村发展有活力。合伙人深入挖掘县域范围内传统古村落、特色山水景观、红色文化、民宿文化等资源与农、文、旅的结合点,通过传承非遗技艺、活化古民居、发展生态研学、举办乡村活动等方式,为金牌旅游村、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源动力”。同时,综合利用各村闲置宅基地、闲散土地、特色农产品等资源,开发山野民宿、文艺手作、艺术摆件等文创产业,引入书屋、咖啡馆、酒吧等新业态,实现“空心村”活化生长。
周宁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