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农耕”让小农户吃上“共富果”
2025-08-19 18:0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蓝建莺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在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一座占地7400多平方米的“智农耕”共富工坊,正以鲜活的实践诠释着乡村振兴的“共富密码”。这里不仅有轰鸣的智慧农机穿梭田间,更有饱满的七彩花生破土而出,500亩流转土地上,年产值500万元的成绩单背后,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无缝衔接的生动图景。

  党建赋能,让土地活起来

  “以前自家几亩地零散种着,忙一季赚不了几个钱,现在流转给工坊,年底还有分红,省心又划算!”湖里村农户刘大叔算起增收账,脸上笑意盈盈。

  这得益于蓝溪镇“党支部+合作社+联合社+农户”的联动模式。镇村党组织主动当起“红娘”,整合政策、资金和土地资源,把村民手中的闲散地、抛荒地甚至烟田“串珠成链”,集中委托给智农耕联合社统一经营,收益按比例分给农户,这让50多户农户年均获得增收1000元。

  如今,这片土地上不仅有金灿灿的稻浪,还新添了七彩花生的独特身影。通过统一规划种植区域,工坊为花生种植提供全程技术支持,试种区亩产收益比传统作高出三成,成了农户眼里的“致富新宠”。

  科技助力,让种田“智”起来

  “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北斗导航的农机比人还‘准’,无人机喷药、收割机收稻……效率高出了好几倍!”种粮大户老刘指着田间的智能农机,道出了科技带来的变化。

  工坊里,150台北斗卫星定位终端让农机“持证上岗”,跨区作业、订单托管随叫随到,每年能服务1.5万亩耕地。30多个季节性岗位优先留给村民,务工人员月均增收3000元以上。两个培训区成了“田间课堂”,一场又一场的智慧农机、七彩花生种植技术培训,让越来越多农民学会科技种田。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科技不仅让种地更轻松,更让小农户搭上了现代农业的快车。

  品牌引路,让好货走出去

  “我们的‘蓝家渡’大米进了广州超市,七彩花生现在刚收成就被订走大半,这品牌一响,价钱就上去了。”联合社负责人拿着订单喜上眉梢。

  工坊坚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规模化种植的优质水稻统一加工、包装,打响“蓝家渡”品牌;七彩花生则走特色路,统一选种、管理、包装,瞄准高端市场。下一步,蓝溪镇还将召集种植大户共商品牌大计,让“蓝溪产”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从零散种植到抱团发展,从埋头苦干到品牌亮眼,“智农耕”共富工坊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证明:小农户也能共享产业增值收益,特色种植更能结出乡村振兴的共富果。

  收割机在农田收割水稻 钟琳艳摄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