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了新房,还能在家门口就业
2025-08-25 10:1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通讯员 王孟莉 柴晨杰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以前住的地方,一下雨就提心吊胆,现在搬进新家,住着踏实又舒心,这多亏了党组织的帮助!”站着窗明几净的新房里,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胡川镇胡川村村民李大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温暖的场景,正是胡川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的生动写照。

  胡川镇地处山区,土质疏松,生态环境脆弱,全镇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发。截至目前,全镇共排查出地灾隐患点40余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并对隐患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张家川县胡川镇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点。张文博 摄

  规划先行,为群众建成安心家园

  “群众的安危是头等大事,必须把搬迁工作抓实抓好。”镇党委第一时间成立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抽调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成工作专班。党员干部逐户走访排查,详细记录每家每户的居住条件、家庭情况和搬迁意愿。

  在走访过程中,不少村民存在顾虑。“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舍不得离开”“搬走后,地怎么种?生活靠什么?”面对这些疑问,党员干部耐心讲解政策,算好“安全账”“经济账”“幸福账”,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搬迁积极性,逐步打消了疑虑。

  在搬迁工作中,胡川镇始终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从户型选择到安置点选址,从质量监督到资金拨付,从验收交房到搬迁入住,各个环节群众全程参与、自主决策。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带头协调矛盾、监督工程质量。针对部分困难群众,党支部发动党员结对帮扶,帮助解决搬迁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张堡村老党员王大哥主动帮助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收拾行李、搬运家具。

  如今,随着胡川、王安、张堡三个集中安置点顺利交付,64户搬迁群众迎来了新的生活。新居按照“生态宜居、功能完善”的标准规划建设,搬迁点周边设有党群服务中心、学校、村卫生室和公交站点等,搬迁群众出门有路、抬脚上车、就近就学、便利就医。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25万元,完善安置点水、电、路、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硬化巷道13171平方米、建成污水处理站2座、敷设雨污分流管网3.7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49盏,卫生厕所、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扮靓了“颜值”,增加了“内涵”,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张家川县胡川镇开展技能培训。张文博 摄

  富民增收,让群众搬出好日子

  “不仅住得安全舒适,村里还帮我们找到了新的致富路。”王安村村民李大姐高兴地说。镇党委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搬迁后续扶持的重中之重,依托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重点发展羊肚菌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隆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总投资2770万元,建成占地68亩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为周边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个,人均年收入2.6万元;季节性务工100人、人均3000元收入,帮助大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胡川镇还积极探索创新“园区+企业+搬迁户”就业帮扶新模式,综合运用“六个一批”措施,多管齐下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依托县公共实训基地,对有需求的搬迁户开展技能培训,举办羊肚菌种植、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等技能培训7场300人次。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在乡村建设等项目中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模式,优先吸纳搬迁户就近务工。通过“输血”“造血”并重,解决搬迁群众就业246人,其中园区吸纳就业120人、外出务工就业70人、产业带动就业30人、项目用工就业20人、乡村公益性岗位6人,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稳定就业1人。通过技能培训、吸纳务工等举措,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让群众凭借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致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张家川县胡川镇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住户。张文博 摄

  管理贴心,让群众迁进幸福里

  镇党委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融得进、能发展”。建立“搬迁群众理事会”和“红白理事会”,吸纳党员、外出能人、村民代表参与安置点管理,推动宅基地分配、施工协调、矛盾调解等15起纠纷就地化解,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推行“积分制”管理,将环境卫生、志愿服务、产业参与等行为纳入积分体系,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群众参与热情高涨,村风民风持续向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化宣传、技能培训和精神文明评选等活动,培育“最美家庭”“致富带头人”等乡村典型,增强群众归属感。通过机制保障与党建引领深度融合,实现了从“搬得出”到“稳得住”的有力转变。

  胡川镇的变迁,是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坚守底线思维,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的成功实践。党组织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让群众在搬迁中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在生态改善中收获了幸福生活。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