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成拳 抱成团 连成片——甘肃武山探索党建聚链联村共富
2025-10-09 11:3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年来,甘肃省武山县按照“党建统领、联村共建、产业抱团、成果共享”模式,通过党组织牵头打破行政村界限,整合资源连片发展,有效破解产业“规模小、主体弱、同质化”难题,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富民强村的发展动力,走出一条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互惠共赢的路径。

  联村抱团,握指成拳

  初秋时节,走进武山县洛门镇大南河流域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一垄垄蒜苗翠绿挺拔、根红叶绿,长势十分喜人。

  “洛门镇郭庄村是大南河流域蔬菜种植核心区,村上虽然有蔬菜种植的传统,但一直以来都是散户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在镇党委的推动下,联合周边10个蔬菜产业村,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机制,打破行政边界搭建‘产销一体化’蔬菜产业发展链条,将分散资源整合为发展合力。”洛门镇党委副书记王进明介绍。

  武山县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将组织建设在产业链上,通过资源共享、产业共育、项目共建的方式,实行跨片区、跨村域合作,推动村级发展由“单打独斗”到“抱团作战”。截至目前,全县建成蔬菜、食醋、肉兔等产业链党组织,领办创办经营实体73个,整合各类资金2600多万元“打捆”实施联村抱团项目120多个,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联动优势、集群优势。

  产业联营,聚点成链

  四门镇四门村食醋生产车间内,标准化罐装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专注完成瓶身贴标、封装等工序,透亮的醋液在流水线灯光下折射出光泽。

  “通过‘党支部+股份经济联合社’模式,联合11个村投入306多万元,建成集生产酿造、加工灭菌、包装销售为一体占地507平方米的现代化食醋生产工厂,由平台公司统一运营,各村按股分红,实现集体与农户双增收。”四门镇食醋产业发展基地负责人纪鹏程介绍。

  对于一些“先天条件不足”的村,如何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武山县根据乡镇资源禀赋,打通产业壁垒,推行“产销联盟+村党支部+合作社”运行模式,建立特色农产品“产、贮、销”一体化产业链。产销联盟落实原材料供给、技术服务保障、产品加工包装、对接销售服务等,对产业发展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营销,打造了果蔬种植、渔业养殖、食用菌等6大产业基地,形成多村共建、连点成片、资源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销路联通,连路成网

  镜头前,质地纯白的粉条呈现眼前,色泽金黄的胡麻油缓缓流淌,包装精美的杂粮礼盒琳琅满目……这不是寻常的美食节目,而是武山县城关镇渭川优选直播间里热火的销售现场。

  “为破解村级集体产品销路难的问题,城关镇整合资源打造渭川优选电商直播平台,通过‘电商+直播+宣传推介’相结合的方式畅通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城关镇党建办主任董刚介绍。

  武山县搭建“县域电商中心+镇域集散中心+村级合作社”三级销售矩阵,通过现场推介、电商直播、产销对接多管齐下拓市场、打销路,构建一点多能、双向流通、一网多用的集体经济产品销路网络。强化集体经济特色品牌建设,整合资源打造系列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武山十品”“武山十鲜”等50个特色地域品牌,注册“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4个,新认证绿色食品2个,全县“三品一标”产品达32个,成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金字招牌”。

  通讯员 李缠武

责编:俞玺勍